史记·卷五十八  三十世家·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

  ·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k8凯发 >> 诸子百家 >> 史记〔注释本〕>> 卷五十八 三十世家·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卷五十八·
  

【西汉】司马迁 si ma qian
 
  

《史记》凡一百三十卷共一百七十页 整理编校及网页策划/璞如子 子夜星网站

  
  

〔共164頁·p-58〕 上一卷 下一卷


三十世家·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译注/刘军

  【说明】

  本篇虽以“梁孝王世家”名篇,实际载述孝文三王刘武、刘参、刘胜的行事。善举著以包之,是《史记》多见的一种写法。

  汉王朝统治地位得以稳定之后,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必然要逐步消减同姓王的权势,这就决定了刘武家族衰败命运的必然性。但骄横也是其衰亡的重要原因。刘武依仗其母窦太后对他的溺爱、孝景帝对他的放纵,骄横恣睢。“出言跸,入言警”,因为未能继承帝位,怨恨并暗杀议臣十余人,以致险遭杀身之祸,最终忧郁而死。其子又依仗他受宠,或恣行忘礼,或滥杀无辜。五人中四人的封国被废除,甚至有的被贬为庶人。汤谐《史记半解》云:“一篇写太后之溺爱梁王,正所以几危梁王,为千秋炯戒。后写罍樽事,则又见梁王这急于货宝,正所以危其后人也。然财物多太后所赐,则祸胎仍太后所贻,而溺爱这失益见矣。至其文境沉雄于淡泊深志之中,具生龙活虎之势,哪得不令人叹绝!”

 
  【译文】

  梁孝王刘武,是孝文帝的儿子,与孝景帝为同母兄弟。他的母亲是窦太后。

  孝文帝共有四个儿子:长子为太子,就是孝景帝;次子名武;三子名参;四子名胜。孝文帝即位第二年(前178),封刘武为代王,封刘参为太原王,封刘胜为梁王。过了两年,迁代王为淮阳王。把代国的封地全部划归太原王,号为代王。刘参在位十七年,于孝文帝后元二年(前162)去世,谥为孝王。孝王的儿子刘登继位,这就是代共王。代共王在位二十九年,于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去世。共王的儿子刘义继位,这就是代王。过了十九年,汉朝扩充关塞,以常山为界,迁代王为清河王。改迁时在武帝元鼎三年(前114)。

  起初,刘武封为淮阳王的第十年,梁王刘胜去世,谥为梁怀王。怀王是孝文帝最小的儿子,比其他的儿子更受到宠爱。第二年,迁淮阳王刘武为梁王。刘武初受封为梁王,是孝文帝十二年(前168)。梁王自起初受封为代王到改封为梁王,前后为王已十一年了。

  梁王十四年(前165),入朝。十七年,十八年,连年入朝,并留在京师,到第二年才回到自己的封国。二十一年又入朝。二十二年,孝文帝去世。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又入朝。那时皇上尚未立太子。皇上与梁王宴饮,曾经在闲谈时说:“千秋万岁之后,传位于梁王你。”梁王谦虚地推辞。他虽然明知这不是真心话,但心中暗喜。太后也同样高兴。

  那年春天,吴、楚、齐、赵等七国反叛。吴、楚先攻击梁国的棘壁,杀死数万人。梁孝王据守睢阳城,命韩安国、张羽等人为大将军,抵抗吴、楚之兵。吴、楚受阻于梁,不敢越过梁国向西进兵,和太尉亚夫等人相持了三个月。吴、楚破灭,计算功劳,梁国所斩杀俘获的吴、楚军队的数目和朝廷大略一样多。次年,朝廷立太子。后来梁王因是皇上的亲兄弟,立有大功,又受封于大国,据有天下肥沃的土地。其封地北以泰山为界,西达高阳,共有四十余城,多数是大县。

  梁孝王,是窦太后的小儿子,很受宠爱,所得到的赏赐不计其数。于是,梁孝王建造东苑,方圆三百多里,扩展睢阳城至七十里。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修筑架空通道,从宫殿连接到平台长达三十多里。有天子赏赐的旌旗,外出随从千乘万骑。到处驰马狩猎,排场之壮盛拟似天子。出入宫殿,清道禁绝行人,言“警”称“跸(,毕)。揽四方豪杰,自崤山以东的游说之士,像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等人,莫不尽归梁国。公孙诡多有奇特怪诞之计,初次拜见梁王,梁王赐他千金,官职做到中尉,梁国称他“公孙将军”。梁国铸造了许多兵器,弓箭、戈矛之类就有数十万件,府库的金钱近万亿,珠玉、宝器等京师还多。

  二十九年(前150)十月,梁孝王入京晋见景帝。景帝派使者拿着符节,驾着皇帝乘坐的驷马车,到关前迎侯梁王。朝见景帝后,呈上奏折请求留在京师,因为太后很宠爱孝王的缘故得以获准。孝王入宫则陪侍景帝同乘步辇,出宫则同车游猎,到上林苑去射鸟兽。梁国的侍中、郎官、谒者只须在名簿上登记上姓名,使可以出入天子殿门,和朝廷的官员没有区别。

  十一月,皇上废黜栗太子,窦太后想要让孝王作继承人。大臣和袁盎等人劝阻景帝,窦太后的动议受阻,从此也就不再提让梁王作继承人这件事。因为这件事很秘密,世人没有谁知道。梁王于是辞别朝廷回归封国。

  这年夏天四月,皇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恨袁盎和参与议嗣的大臣,就和羊胜、公孙诡等人谋划,暗中派人刺杀袁盎和其他参与议嗣的十多位大臣。朝廷缉捕凶手,未获。于是天子怀疑梁王,捕获到凶手,果然是梁王所主使。于是景帝派遣使者不断往来于至梁国的路上,到梁国去反复按验,逮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藏匿在梁王的后宫。使者责问二千石官员很急迫,梁相轩丘豹和内史韩安国进谏梁王,梁王才命令羊胜、公孙诡都自杀,之后把他们交出来。皇上因此怨恨梁王。梁王恐惧,于是派韩安国通过长公主向太后认罪,请求宽宥,这才得到宽恕。

  皇上的怒气逐渐消释,梁王便上书请求朝见。到达函谷关后,茅兰劝梁王乘坐布车,只带两个骑兵入京,躲藏在长公主的园囿之中。朝廷派使者迎接梁王,而梁王已经入关,随从车马都在关外,不知梁王所在。太后哭泣道:“皇上杀了我的儿子!”景帝为此忧恐。于是梁王背着刑具俯伏在宫廷门下,认罪自请处罚,太后、景帝非常高兴,相对哭泣,兄弟之情又如以前。然后把梁王随从官员悉召入关。然而景帝渐渐疏远梁王,不再和他同乘车辇了。

  三十五年(前144)的冬天,梁王又入京朝见。呈上奏折请求留住京师,皇上没有答应。梁王回到封国后,心神恍忽不乐。到北方的良山打猎,有人献上一头牛,牛足长在背上,孝王对它感到厌恶。六月中旬,得了热病,过了六天就病死了。谥为孝王。

  孝王孝敬母亲,每次听说太后生病,吃不下东西,睡不好觉,常想留在长安侍候太后。太后也疼爱他。得知梁王病故,窦太后哭得很悲痛,不进饮食,说:“皇上果然杀了我的儿子!”景帝为之悲哀,忧惧,不知所措。和长公主商量,于是分梁国为五国,把孝王的五个儿子全封为王,五个女儿也都封给她们汤沐邑。把这些措施上奏给太后,太后才变得高兴起来,特地因景帝的这种处置加了一次餐。

  梁孝王长子刘买继承王位,被封为共王;次子刘明被封为济川王;三子刘彭离被封为济东王;四子刘定被封为山阳王;少子刘不识被封为济阴王。

  梁孝王未死时,财产多得以亿万计算,无法计数。死后,他府库所余的黄金尚有四十多万斤,其他财物也相当于此。

  梁共王三年(前141),景帝去世。共王在位七年而死,他的儿子刘襄继位,这就是平王。

  梁平王刘襄十四年(前123),梁平王的母亲是陈太后。共王的母亲是李太后。李太后,是平王的亲祖母。平王的王后姓任,叫任王后。任王后很受平王刘襄的宠受。当初,孝王在世时,有一个罍(léi,雷)樽,价值千金。孝王告戒后人,要好好保管罍樽,不得送给别人。任王后听说却想得到罍樽。平王祖母李太后说:“先王有遗命,不得把罍樽送给别人。其他的东西即使价值亿万,任你自取。”任王后执意要得到这个罍樽。平王刘襄径直使人开启府库取来罍樽,赐给任王后。李太后大怒,朝廷的使者来梁国,李太后要亲自向使者诉说此事,平王刘襄和任王后拦阻她,关上门,李太后和他们争门夺路,手指被门缝夹住,终于未能见到朝廷的使者。李太后私下和食官长以及郎中尹霸等人通奸,于是平王和任王后派人以此暗示劝阻李太后,李太后因为内有淫乱的行为,也就作罢了。后来李太后病故。她生病的时候,任王后未曾请安问病;死了,又不居丧守孝。

  元朔年间,睢阳人有名叫类犴(àn,岸)反的,有人侮辱了他的父亲,这个人和淮阳太守的门客同车外出,太守门客下车离去,类犴反在车上杀死他的仇人便逃走了。淮阳太守很生气,以此责备梁国二千石官员。二千石以下的官员缉捕类犴反非常紧急,就逮捕了类犴反的亲属。类犴反知道梁国宫中的隐秘事,于是向朝廷上书报告,详细说出平王和祖母为罍樽而争执的前后情况。当时丞相以下的官员知道了这件事,想借此打击梁国的高级官吏,奏文终于让天子知道了。天子交给官吏调查审问,果然有这件事。公卿奏请皇上废黜平王刘襄为平民。天子说:“李太后有淫乱的行为,梁王刘襄又没有良好的太师太傅,所以陷于不义。”于是削减梁国八城封地,把任王后斩首于市。梁国还剩下十城。刘襄在位三十九年去世,谥为平王。他的儿子刘无伤立为梁王。

  济川王刘明是梁孝王的儿子,孝景帝中元六年(前144)由桓邑侯晋封为济川王。七年后,因射杀中尉犯罪,朝廷中的有关主事官员奏请诛杀济川王,天子不忍心杀他,废黜刘明为平民,贬迁到房陵,封地归属朝廷,变为郡县。

  济东王刘彭离是梁孝王的儿子,在孝景帝中元六年受封为济东王。二十九年后,刘彭离骄纵凶悍,没有人君的风范,夜晚私下和他的奴仆、亡命少年几十人去打劫杀人,掠取别人的财物以为乐事。他所杀的人被发觉的就有一百多,全国都知道,没有人敢夜间外出。被他杀的人的儿子上书告发。朝廷中有关主事官员奏请诛杀他。皇上不忍心,把他废黜为平民,贬迁到上庸,封地归属朝廷,变为大河郡。

  山阳哀王刘定是梁孝子的儿子,在孝景帝中元六年受封为山阳王。在位九年而死,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封地归属朝廷,变为山阳郡。

  济阴哀王刘不识是梁孝王的儿子,在孝景帝中元六年受封为济阴王。在位一年而死,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封地归属朝廷,变为济阴郡。


  太史公说:梁孝王虽然因为是天子亲兄弟、太后爱子的缘故,受封于肥沃之地为王,也正赶上国运隆盛,百姓富足,所以能够增殖其财货,扩建宫室,车马服饰和天子相似。然而,这样做也属于僭越行为了。

  褚少孙先生说:我做郎官时,从宫殿中喜好说长论短的老郎官那里听说过梁孝王的事迹。我私下认为使梁孝王怨恨不满,要图谋不轨,想做皇帝,是从朝廷中惹出来的。当时的太后是国家的女主,因为疼爱小儿子的缘故,想让梁王为太子。朝中大臣不及时直说这样做不可以的情由,而一味阿谀奉承,净管些无足轻重的小事情,私下讨好太后以求得到赏赐,这不是忠臣啊!假如大臣们都能说出像魏其侯、窦婴说出的那番堂堂正正的话,怎么会有后来的祸患?景帝与梁孝王家宴,侍候太后饮酒,景帝说:“在我千秋万岁之后,把帝位传给你梁王。”太后为此很高兴。窦婴在宴席前,伏地谏道:“汉朝的法制规定,帝位传给长子、长孙,现在皇上怎可传给弟弟,擅自搞乱高皇帝的规定呢!”当时景帝沉默不语。太后心里也很不愉快。

  从前周成王和年幼的小弟弟站在树下,他拿起一片桐叶对弟弟说:“我以此封你。”周公听见了,向前拜见道:“天王分封弟弟,很好。”成王说:“我只不过和他开玩笑罢了。”周公说:“作为君主没有不当的举动,不应该有开玩笑的话,说了就一定要做到。”于是就把应县封给小弟。从此以后,成王终生不敢有戏言,说的话一定做到。《孝经》上说:“不合法度的话不说,不合道理的事不做。”这是圣人的明训啊。当时皇上不应该用那种好听的话对梁王许愿。梁王上有太后可以倚重,骄傲纵恣已经很久,多次听景帝许愿之言,要千秋万岁后把帝位传给梁王,可是实际上不这样做。

  另外,诸侯王朝见天子,根据汉朝的制度,应当一共只见四次。刚到京城时,入宫晋见,谓之“小见”;到了正月初一的清晨,捧着皮垫摆上璧玉向皇帝道贺正月,谓之“法见”;再过三天,皇帝为侯王设下酒宴,赐给他们金钱财物;再过两天,诸侯王又入宫“小见”,然后辞别归国。一共留居长安不过二十天。所谓“小见”,即在宫内不拘大礼相见,饮宴于王宫禁地,这不是一般士人所能进入的。现在梁王西入长安朝见皇上,趁此留居宫中,将近半年。他入宫和皇上同辇而坐,出宫与皇上同车而乘。皇上以夸大的言词讽示他将来要做皇帝而实际上又不能兑现,以致使梁王口出怨言,图谋叛逆,于是又跟着为他担忧,这不是背离事理太远了吗?除了大贤大德之人,不懂得谦恭退让。按汉朝的礼仪制度,朝见皇上庆贺正月,通常是一王和四侯一起朝见,十多年才进京一次。而今梁王却常连年入京朝见,并久留于京。俗语说:“骄纵的孩子不懂得孝顺。”这话说得不错啊。所以对诸侯王应当替他们设置好的太师太傅,让忠正敢言之士为相辅佐他,就如汲黯、韩长孺等人那样,敢于直言极谏,这怎么还会有祸患发生呢!

  听说梁王西入京师朝见,谒见窦太后,家人相见,和景帝一起陪坐在太后面前,他们母子、兄弟之间高兴地说贴心话。太后对景帝说:“我听说殷商的制度亲其兄弟,周朝的制度尊其祖先,其道理是一样的。百年之后,我把梁孝王托付给你。”景帝跪在坐席上抬起身子说:“是。”宴罢出宫,景帝召集袁盎等精通经术的大臣说:“太后说了这样的话,是什么意思?”袁盎等人一齐回答说:“太后的意思要立梁王为皇帝的太子。”景帝问其中的道理,袁盎等人说:“殷商的传统亲其兄弟,所以传位于其弟。周朝的传统尊其祖先,所以传位于其子。殷商的传统崇尚质朴,质朴就效法上天,亲其亲人,所以传位于弟。周朝的传统崇尚华美,华美就效法大地,尊是敬的意思,敬其本原,所以传位于长子。周朝的制度,太子死了,立嫡孙。殷朝的制度,太子死了,立其弟。”景帝说:“你们的看法如何?”大家一齐回答说:“现在汉朝的制度是效法周朝,周朝的制度不能立兄弟,应当立儿子。正因为这样,所以《春秋》以此指责宋宣公。宋宣公死后,不立儿子而传位给弟弟。其弟继位为国君死后,又把君位归给他的哥哥的儿子。其弟的儿子争夺君位,认为自己应当接替父亲身后之位,于是杀了宣公的儿子。因此国家大乱。祸患不断。所以《春秋》说:‘君子尊崇遵循正道,宋国的祸乱是宣公造成的。’臣等请求谒见太后说明这个道理。”袁盎等人入宫谒见太后说:“太后说要立梁王,那么,梁王死后要立谁?”太后说:“我再立皇帝的儿子。”袁盎等人向太后陈述了这样一些史实情况:宋宣公不立应当继位的嫡子而发生祸乱,祸乱延续了五代而不断绝,以及不克制小的私心便会遗害大义。太后听了,这才理解其中的道理,因而也就高兴了,随即让梁王归回封国。梁王听说这种意见出自袁盎等大臣,就怨恨起他们来,于是派人来杀袁盎。袁盎回头看到刺客,说:“我就是所说的袁将军,你不会弄错人吧?”刺客说:“正是你!”刺客杀了袁盎,丢弃了他的剑,剑插在袁盎的身上。查看那把剑,是刚刚磨过的。查问长安城中制作或磨砺刀剑的工匠,工匠说:“梁国郎官某人曾来磨过这把剑。”以此得知线索,察觉阴谋,便派遣使者追捕凶手。光是梁王所要杀的大臣就有十多人,执法的官吏穷究其根源,梁王谋反的端倪已经十分明显地显露出来。太后为之食不下咽,日夜哭泣不停。景帝为此很担忧,问办法于公卿大臣,大臣认为遣精通经术的的官吏去处理,才可解除太后之忧。于是派遣田叔、吕季主去处理此案。这两人都精通经术,识大礼。结案归来,走到霸昌厩,取火把梁王谋反的证辞全部烧掉,只空手来回奏景帝。景帝问:“案子办得怎么样?”回奏说:“梁王不知情。参与其事的人,只有他的宠臣羊胜、公孙诡等人罢了。臣等谨按律令诛杀了他们,梁王平安无恙。”景帝很高兴,说:“赶快去谒见太后。”太后得知,立刻起来坐着吃饭,心情恢复了平静。所以说,不精通经术、不懂古今大礼的人,不可以委任为三公及左右近臣。孤陋寡闻之人,如同从管中窥天一样。

 
  【原文及注释】

  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母,窦太后也。
  孝文帝凡四男:长子曰太子,是为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参;次子胜<1>。孝文帝即位二年<2>,以武为代王,以参为太原王,以胜为梁王。二岁,徙代王为淮阳王。以代尽与太原子<3>,号曰代王。参立十七年,孝文后二年卒<4>,谥为孝王。子登嗣立,是为代共王,立二十九年,元光十年卒<5>,子义立,是为代王。十九年,汉广关<6>,以常山为限<7>,而徙代王王清河。清河王徙以元鼎三年也<8>。
  初,武为淮阳王十年,而梁王胜卒,谥为梁怀王。怀王最少子,受幸异于他子。其明年,徙淮阳王武为梁王。梁王之初王梁,孝文帝之十二年也。梁王自初王通历已十一年矣<9>。

  〔注释〕
  <1>胜:卷十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也作“胜”,卷十《孝文本纪》以及《汉书·文帝纪》、《汉书·诸侯王表》、《汉书·文三王传》等则作“揖”。 <2>孝文帝即位二年:即前178年。 <3>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把代国的封地全部划归太原王。与:给予。 <4>孝文后二年:汉文帝后元二年,即前162年。 <5>元光二年:前133年。元光,汉武帝的第二年号(前134—前129)。 <6>广关:扩展关塞。 <7>限:界限。 <8>元鼎三年:前114年。元鼎,汉武帝的第五个年号(前116—前111)。 <9>通历:共经历。



  梁王十四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1>,留<2>,其明年,乃之国。二十一年,入朝。二十二年,孝文帝崩。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复入朝。是进上未置太子也。上与梁王燕饮<3>,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4>。”王辞谢。虽知非至言<5>,然心内喜。太后亦然。

  〔注释〕
  <1>比年:连年。按,卷十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未载十七年来朝。 <2>留:指留在京师。 <3>燕饮:指较随便的家宴。燕,通“宴”,安闲。 <4>千秋万岁:君王死的讳辞。 <5>至言:深切中肯的话,真心话。



  其春,吴、楚、齐、赵七国反<1>。吴、楚先击梁棘壁,杀数万人。梁孝王城守睢阳<2>,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吴、楚<3>。吴、楚以梁为限<4>,不敢过而西,与太尉亚夫等相距三月<5>。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治中分<6>。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7>,西至高阳,四十余城,皆多大县。

  〔注释〕
  <1>吴、楚、齐、赵七国反:汉景帝三年(前154),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为了反对朝廷的削藩政策,发动大规模叛乱。其中的胶西、胶东、济南、菑川四国都是由齐国分出来的。这里用“齐”概指这四个诸侯国。详见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 <2>城守:据城守御。 <3>距:通“拒”,抵御。 <4>限:阻隔。 <5>相距:相持。 <6>略:大约。中分:对半分,相等。 <7>界:以……为界。



  孝王,窦太后少子也,爱之,赏赐不可胜道。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1>,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2>。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3>。东西驰猎,拟于天子<4>。出言驆<5>,入言警<6>。招延四方豪桀<7>,自山以东游说之士<8>,莫不毕至,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之属<9>。公孙诡多奇邪计,初见王,赐千金,官至中尉,梁号之曰公孙将军。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10>,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注释〕
  <1>复道:楼阁间有上下两重通道,其架空者称复道。又名阁道,俗称天桥。 <2>连属:连接,连续。 <3>千乘万骑:古时一车四马谓之“乘”,一人一马谓之“骑”。这里极言出从车辆、人马之多。《索隐》引《引宫仪》云:“天子法驾三十六乘,大驾八十一乘,皆备千乘万骑而出也。” <4>拟:比拟,类似。 <5>驆:亦作“跸(蹕)”,音毕。古代帝王出行时止人清道谓之“跸”。 <6>警:警戒。以上两句相互为文,即出入皆警跸。 <7>桀:通“杰”。 <8>山:指崤山。 <9>属:类。 <10>百巨万:亿万。巨万,一亿。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1>,迎梁王于天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亲故。王入则侍景帝同辇<2>,出则同车游猎,射禽兽上林中<3>。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4>,与汉宦无异。

  〔注释〕
  <1>节:符节,使者所持的信物。乘舆:皇帝和诸侯乘坐的车子。驷马:古时一车套四马,因称四马之车或车之四马为“驷”。 <2>辇:这里指辇车,即在宫中乘坐的人拉车,后世称为步辇。 <3>上林:苑名。苑内放养禽兽,供帝王射猎。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南。 <4>著籍:在名薄上登记。引:导引。



  十一月,上废栗太子<1>,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所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于景帝<2>,窦太后义格<3>,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以事秘,世莫知。乃辞归国。

  〔注释〕
  <1>栗太子:刘荣,栗姬所生。 <2>关说:谏阻。 <3>义格:动议受阻。义,通“议”。格,受阻碍。



  其夏四月,上立胶东王为太子<1>。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剌杀袁盎及他议臣十余人<2>。逐其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王<3>,逐贼,果梁使之。乃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4>,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5>。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进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于梁王<6>。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7>。然后得释。

  〔注释〕
  <1>胶东王:刘彻,即后来的汉武帝。 <2>阴:暗中,暗地里。 <3>意:怀疑。 <4>覆按:反复检验审查。覆,通“复”。按,查验,审查。 <5>二千石:汉代官吏禄等级,这里用以指代这个等级的官吏。 <6>怨望:怨恨,责怪。望,埋怨。 <7>长公主:皇帝的姊妹,此指文帝长女馆陶公主刘嫖。



  上怒稍解,因上书请朝。既至关,茅兰说王<1>,使乘布车,从两骑入,匿于长公主园。汉使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不知王处。太后泣曰:“帝杀吾子!”景帝忧恐。于是梁王伏斧质于阙下<2>,谢罪,然后太后、景帝大喜,相泣,复如故。悉召王从官入关。然景帝益疏王<3>,不同车辇矣。
  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忽忽不乐<4>。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背上,孝王恶之。六月中,病热,六日卒,谥日孝王。

  〔注释〕
  <1>说:劝说。 <2>斧质:古代杀人刑具。质,同“锧”,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阙:宫阙,帝王居住的地方。此指宫门。 <3>益:逐渐。 <4>忽忽:恍忽不安的样子



  孝王慈孝<1>,每闻太后病,口不能食,居不安寝,常欲留长安侍太后。太后亦爱之。及闻梁王薨,窦太后哭极哀,不食,曰:“帝果杀吾子!”景帝哀惧,不知所为。与长公主计之,乃分梁为五国,尽立孝王男五人为王,女五人皆食汤沐邑<2>。于是奏之太后,太后乃说,为帝加一餐。
  梁孝王长子买为梁王,是为共子<3>;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
  孝王未死时,财以巨万计,不可胜数。及死,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4>,他财物称是<5>。
  梁共王三年,景帝崩。共王立七年卒,子襄立,是为平王。

  〔注释〕
  <1>慈:孝敬奉养父母。 <2>汤沐邑:汉代称皇帝、皇后、公主等收取赋税的私邑。 <3>共:通“恭”。谥号用字。卷十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正作“恭”。 <4>藏府:府库。藏存东西的地方。 <5>称:相副,相当。



  梁平王襄十四年,母曰陈太后。共王母曰李太后。李太后,亲平王之大母也<1>。而平王之后姓任,曰任王后。任王后甚有宠于平王襄。初,孝王在时,有罍樽<2>,直千金<3>。孝王诫后世,善保罍樽,无得以与人。任王后闻而欲得罍樽。平王大母李太后曰:“先王有命,无得以罍樽与人。他物虽百巨万,犹自恣也<4>。”任王后绝欲得之<5>。平王襄直使人开府取罍樽<6>,赐任王后。李太后大怒,汉使者来,欲自言,平王襄及任王后遮止,闭门,李太后与争门,措指<7>,遂不得见汉使者。李太后亦私与食官长及郎中尹霸等士通乱,而王与任王后以此使人风止李太后<8>,李太后内有淫行,亦已。后病薨。病时,任后未尝请病<9>;薨,又不持丧<10>。

  〔注释〕
  <1>大母:祖母。 <2>罍樽:罍形酒器。罍:器名,青铜制或陶制,形圆或方,用以盛酒或水。 <3>直:同“值”。 <4>自恣:放任,自便。 <5>绝:极,非常。 <6>直:径自,径直。 <7>措:轧,夹住。 <8>风:通“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9>请病:请安问病。 <10>持丧:居丧守孝。



  元朔中<1>,睢阳人类犴反者,人有辱其父,而与睢阳太守客出同车。太守客出下车,类犴反杀其仇于车上而去。睢阳太守怒,以让梁二千石<2>。二千石以下求反甚急,执反亲戚<3>。反知国阴事<4>,乃上变事<5>,具告知王与大母争樽状,时丞相以下见知之,欲以伤梁长吏,其书闻天子。天子下吏验问,有之。公卿请废襄为庶人。天子曰:“李太后有淫行,而梁王襄无良师傅,故陷不义。”乃削梁八城,枭任王后首于市。梁余尚有十城。襄立三十九年卒,谥为平王。子无伤立为梁王也。

  〔注释〕
  <1>元朔:汉武帝第三个年号(前128—前123)。 <2>让:责备。 <3>执:捉拿。 <4>阴事:秘密不可告人的事。此指上文任王后与李太后争罍樽事。 <5>上变事:向朝廷报告突然发生的非常事件。



  济川王明者,梁孝王子,以桓邑侯孝景中六年为济川王<1>。七岁,坐射杀其中尉<2>,汉有司请诛<3>,天子弗忍诛,废明为庶人,迁房陵,地入于汉为郡。
  济东王彭离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为济东王。二十九年,彭离骄悍,无人君礼<4>,昏暮私与其奴、亡命少年数十人行剽杀人<5>,取财物以为好。所杀发觉者百余人,国皆知之,莫敢夜行。所杀者子上书言。汉有司请诛,上不忍,废以为庶人,迁上庸,地入于汉,为大河郡。
  山阳哀王定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为山阳王。九年卒,无子,国除,地入于汉,为山阳郡。
  济阴哀王不识者,梁孝王子,以孝景中六年为济阴王。一岁卒,无子,国除,地入于汉,为济阴郡。

  〔注释〕
  <1>孝景中六年:汉景帝曾两次改元,第一次改元史称中元,第二次改元史称后元。“孝景中六年”即前144年。 <2>坐:因犯……罪。 <3>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这里指有关官员。 <4>礼:礼仪,风范。 <5>行剽:从事抢劫。



  太史公曰:梁孝王虽以亲爱之故,王膏腴之地,然会汉家隆盛<1>,百姓殷富,故能植其财货<2>,广宫室,车服拟于天子<3>。然亦僭矣<4>。

  〔注释〕
  <1>会:适逢,遇上。 <2>植:通“殖”。增殖,积累。 <3>车服:车马服饰。 <4>僭:超越本分。



  褚先生曰:臣为郎时,闻之于宫殿中老郎吏好事者称道之也。窃以为令梁孝王怨望,欲为不善者<1>,事从中生<2>。今太后,女主也,以爱少子故,欲令梁王为太子。大臣不时正言其不可状<3>,阿意治小<4>,私说意以受赏赐<5>,非忠臣也。齐如魏其侯窦婴之正言也<6>,何以有后祸?景帝与王燕见<7>,侍太后饮,景帝曰:“千秋万岁之后传王。”太后喜悦。窦婴在前,据地言曰<8>:“汉法之约,传子适孙<9>,今帝何以得传弟,擅乱高帝约乎!”于是景帝默然无声。太后意不说。

  〔注释〕
  <1>欲为不善:指个企图继承帝位事。 <2>中:指宫中。 <3>时:及时。 <4>阿意:曲从人意。治小:指管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 <5>私说意:指暗地里办些使太后感到满意的事。说,同“悦”。 <6>齐:皆,全。正言:指下文应“传子适孙”而不应“传弟”的话。 <7>燕见:亦作“宴见”,谓帝王闲暇时召见臣下。燕,通“宴”。 <8>据地:指稽首至地。 <9>适(,敌)孙:嫡长孙。适,同“嫡”。封建宗法制度下称正妻为“适”。有时指正妻所生的儿子,有时也专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故成王与小弱弟立树下<1>,取一桐叶以与之,曰:“吾用封汝。”周公闻之,进见曰:“天王封弟,甚善。”成王曰:“吾直与戏耳<2>。”周公曰:“人主无过举<3>,不当有戏言,言之必行之。”于是乃封小弟以应县。是后成王没齿不敢有戏言<4>,言必行之。《孝经》曰:“非法不言,非道不行。”此圣人之法言也<5>。今主上不宜出好言于梁王。梁王上有太后之重,骄蹇日久<6>,数闻景帝好言<7>,千秋万世之后传王,而实不行。

  〔注释〕
  <1>弱:年少。 <2>直:只,但。 <3>过举:错误的、不恰当的举动。 <4>没齿:没世,一辈子。 <5>法言:格言。 <6>骄蹇(jiǎn,拣):不顺从,傲慢。 <7>数:多次。



  又诸侯王朝见天子,汉法凡当四见耳。始到,入小见<1>;到正月朔旦<2>,奉皮荐璧玉贺正月<3>,法见<4>;后三日,为王置酒,赐金钱财物;后二日,复入小见,辞去。凡留长安不过二十日。小见者,燕见于禁门内<5>,饮于省中<6>,非士人所得入也<7>。今梁王西朝,因留,且半岁。入与人主同辇,出与同车。示风以大言而实不与<8>,令出怨言,谋畔逆<9>,乃随而忧之,不亦远乎<10>!非大贤人,不知退认。今汉之仪法,朝见贺正月者,常一王与四侯俱朝见,十余岁一至。今梁王常比年入朝见<11>,久留。鄙语曰“骄子不孝”<12>,非恶言也。故诸侯王当为置良师傅,相忠言之士<13>,如汲黯、韩长孺等,敢直言极谏,安得有患害!

  〔注释〕
  <1>小见:即“燕见”。 <2>朔旦:夏历初一早晨。 <3>皮荐:皮垫。 <4>法见:按照礼仪制度所进行的正式朝见。 <5>禁门:皇宫门。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6>省:王宫禁地。 <7>士:一般官吏或书生。 <8>大言:指继承帝位的话。 <9>畔:通“叛”。 <10>远:指远离事理。 <11>比年:连年。比,接连。 <12>鄙语:俗语。 <13>相忠言之士:即以忠言之士为相。



  盖闻梁王西入朝,谒窦太后,燕见,与景帝俱侍坐于太后前,语言私说<1>。太后谓语曰:“吾闻殷道亲亲<2>,周道尊尊<3>,其义一也。安车大驾<4>,用梁孝王为寄。”景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出,帝召袁盎诸大臣通经术者曰<5>:“太后言如是,何谓也?”皆对曰:“太后意欲立梁王为帝太子。”帝问其状,袁盎等曰:“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殷道质<6>,质者法天<7>,亲其所亲,故立弟。周道文,文者法地,尊者敬也,敬其本始<8>。故立长子。周道,太子死,立适孙。殷道,太子死,立其弟。”帝曰:“于公何如?”皆对曰:“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9>。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之与兄之子<10>。弟之子争之,以为我当代父后,即刺父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11>。臣请见太后白之。”袁盎等入见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12>,欲谁立?”太后曰:“吾复立帝子。”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13>,生祸,祸乱后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状报太后<14>。太后乃解说,即使梁王归就国。而梁王闻其义也于袁盎诸大臣所<15>,怨望,使人来杀袁盎。袁盎顾之曰:“我所谓袁将军者也,公得毋误乎<16>?”剌者曰:“是矣!”剌之,置其剑<17>,剑著身<18>。视其剑,新治。问长安中削厉工<19>,工曰:“梁郎某子来治此剑。”以此知而发觉之,发使者捕逐之。独梁王所欲杀大臣十余人,文吏穷本之<20>,谋反端颇见<21>。太后不食,日夜泣不止。景帝甚忧之,问公卿大臣,大臣以为遣经术吏往治之,乃可解。于是遣田叔、吕季主往治之。此二人皆通经术,知大礼。来还,至霸昌厩,取火悉烧梁之反辞,但空手来对景帝。景帝曰:“何如?”对曰:“言梁王不知也<22>。造为之者,独其幸臣羊胜、公孙诡之属为之耳。谨以伏诛死,梁王无恙也。”景帝喜说,曰:“急趋谒太后。”太后闻之,立起坐餐,气平复。故曰,不通经术知古今之大礼,不可以为三公及左右近臣。少见之人,如从管中窥天也。

  〔注释〕
  <1>语言私说:指他们母子、兄弟之间高兴地说贴凡话。说,同“悦”。 <2>亲亲:爱其亲属。 <3>尊尊:尊敬其长辈。 <4>安车大驾:安车,古代一种小车,以其可以坐乘,故名“安车”。又以凡妇人均坐乘,所以太后用以自指。犬驾:本指帝王出行的车驾,这里用为死亡的讳称。 <5>经术:经学、儒术。 <6>质:质朴。 <7>法:取法,效法。 <8>本始:本原。 <9>非:责备。 <10>反:同“返”。 <11>引语出自《公羊传·隐公三年》。大,尊崇。居正,遵循正道。 <12>即:如果。 <13>不立正:指不立嫡长子。 <14>小不忍:在小的方面不克制。此句指窦太后如果一味疼爱梁孝王,不克制自己的偏心,就将会造成皇族内部争夺继承权的祸乱。 <15>义:通“议”。主意,建议。 <16>得毋:莫不是,该不会。 <17>置:放弃,丢弃。 <18>著:附着,加……于上。 <19>削历工:制作或磨砺刀剑的工匠。 <20>穷本:穷尽本源。 <21>见:同“现”。 <22>言:衍文。


〔共164頁·p-58〕 上一卷 下一卷

 
  

 
  



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k8凯发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k8凯发 copyright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