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二十九 燕一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 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
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粟支十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粟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粟之实足食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之忧,无过燕矣。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兵者,以赵之为蔽于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弊,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难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埊踵道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军于东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国必无患矣。”
燕王曰:“ 寡人国小,西迫强秦,南近齐、赵。
齐、赵,强国也,今主君幸教诏之,合从以安燕,敬以国从。”于是赍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注】“燕一”:[鲍本] 燕东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雁门;南有涿郡之易、容城、范阳;北有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及勃海之安次、乐浪、玄菟亦属焉。
“秦将为从”:[鲍本]此二十八年。
“朝鲜”:[鲍本]属乐浪。补曰:朝鲜,箕子所封,今高丽国。索隐云,音潮仙。
“辽东”:[鲍本]并州郡。
“林胡、楼烦”:[鲍本]补曰:见赵策。
“云中、九原”:[鲍本]属五原。补曰:《正义》云:云中郡城在林榆县东北。九原郡城在林榆县西界。二郡皆在胜州。
“呼沱、易水”:[鲍本]出涿故安。《正义》云:易水源出易县西谷中之东,东南流与滹沱河合。水经,易水出涿郡故安县良乡西山。《大事记》引此二条。
“碣石、雁门”:[鲍本]并州郡。补曰:正义云,碣石山在平州,燕东南;雁门山在代,燕西南。
“枣粟”:[鲍本]“粟”作“栗”。○《札记》今本“粟”作“栗”。丕烈案:“栗”字是也。
“秦、赵五战”:[鲍本]补曰:设辞也。
“弥埊踵道数千里”:[鲍本]本弥,犹亙。踵,犹系。正曰:踵,足后也。徐曰:犹言继踵也。
“军于东垣矣”:[鲍本]垣,谓城。正曰:正义云,东垣,赵之东邑,在恆州真定县南,故常山城。
“南近齐、赵”:鲍本“南”作“促”。○补曰:一本“南近齐、魏”。《札记》丕烈案:《史记》云,迫强赵,南近齐。此策文当有误。
“于是赍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鲍本]传在说诸国之初。赍:资助,把东西送给别人。
奉阳君李兑甚不取于苏秦
奉阳君李兑甚不取于苏秦。 苏秦在燕,李兑因为苏秦谓奉阳君曰:“
齐、燕则赵重,齐、燕合则赵轻。今君之齐,非赵之利也,臣窃为君不取也。”
奉阳君曰:“何吾合燕于齐?”
对曰:“夫制于燕者,苏子也。而燕弱国也,东不如齐,西不如赵,岂能东无齐、西无赵哉?而君甚不善苏秦,苏秦能抱弱燕而孤于天下哉?是驱燕而使合于齐也。且燕亡国之余也。其以权立,以重外,以事贵。故为君计,善苏秦则取,不善亦取之,以疑燕、齐。燕,齐疑,则赵重矣。齐王疑苏秦,则君多资。”
奉阳君曰:“善。”乃使与苏秦结交。
【注】“奉阳君李兑甚不取于苏秦”:[鲍本]传亦云。 正曰:奉阳君李兑者,通封邑姓名言之也。苏秦当作苏代,因苏秦称奉阳君不说之语而讹也。此策有苏代为奉阳君说燕于赵以伐齐,奉阳君不听,乃入齐。即奉阳君不取苏秦之事也。李兑因为苏秦云云,此李兑二字误羡也。《大事记》以此章备载于苏秦说燕与赵合从之下。又据古史,谓肃侯时,奉阳君公子成实未亡,削去“捐馆”之语。愚尝辨苏秦所称奉阳君必别为一人。奉阳君实李兑,非公子成也。且此章知决为苏代者,其言曰,“燕弱国也,东不如齐,西不如赵”。又曰,“燕亡国之余”。此言正之、哙之役,昭王未破齐之时也。文公据全燕之盛,何得若此言哉?史迁谓:世言苏秦事多异,异时事有类者皆附之秦,则此类也。
“今君之齐”:[鲍本]谓以燕合齐。
“且燕亡国之余也”:[鲍本]惠公六年,大夫诛其姬,而惠公奔齐。齐、晋入之,至而卒。 正曰:史年表,燕惠公欲杀公卿立幸臣,公卿诛幸臣,公恐,出奔齐。此事在周景王六年,至燕文公二十八年苏秦说燕之岁,为二百有五年,不应远举此事。此必齐破燕,昭王既立之时也。以此言知非苏秦约从时事。说亦见赵策。
“其以权立”:[鲍本]权,谓外与贵也。
“以事贵”:[鲍本]并谓齐、赵。 正曰:“以权立”者,谓燕破亡之余,太子平以权宜立。其势微弱,必重外,必事贵。外与贵,谓他国,齐、赵之属也。
“不善亦取之,以疑燕、齐”:[鲍本]齐不善苏子,苏子在燕,而赵人取之,则齐疑燕合赵而外己。齐疑燕,燕亦不能信齐矣。
“齐王”:[鲍本]宣。 正曰:湣。
鲍本正曰:此策非文公时。
权之难燕再战不胜
权之难,燕再战不胜,赵弗救。哙子谓文公曰:“不如以埊请合于齐,赵必救我。若不吾救,不得不事。”
文公曰:“善。” 令郭任以埊请讲于齐。赵闻之,遂出兵救燕。
【注】“权之难”:[鲍本]与齐战也。
“哙子”:[鲍本]文公孙子哙。
“若不吾救,不得不事”:[鲍本]燕、齐合,则赵轻。虽不救我,后必事我。
“遂出兵救燕”:[鲍本]齐策此役言及魏冉,知为文公末年。补曰:《大事记》从鲍说。
燕文公时
燕文公时,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文公卒,易王立。齐宣王因燕丧攻之,取十城。
武安君苏秦为燕说齐王,再拜而贺,因仰而吊。齐王桉戈而却曰:“此一何庆吊相随之速也?”
对曰:“人之饥所以不食乌喙者,以为虽偷充腹而与死同患也。今燕虽弱小,强秦之少婿也。王利其十城,而深与强秦为仇。今使弱燕为雁行,而强秦制其后,以招天下之精兵,此食乌喙之类也。”
齐王曰:“然则奈何?”
对曰:“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故桓公负妇人而名益尊,韩献开罪而交愈固,此皆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者也。王能听臣,莫如归燕之十城,卑辞以谢秦。秦知王以己之故归燕城也,秦必德王;燕无故而得十城,燕亦德王。是弃强仇而立厚交也。且夫燕、秦之俱事齐,则大王号令天下皆从。是王以虚辞附秦,而以十城取天下也。此霸王之业矣。所谓转祸为福,因败成功者也。”
齐王大说,乃归燕城,以金千斤谢其后,顿首涂中,愿为兄弟而请罪于秦。
【注】“燕文公时,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鲍本]文公二十年。正曰:史,二十八年。
“因仰而弔”:[鲍本]补曰:《索隐》曰,当时庆弔应有其辞,史不录耳。
“齐王桉戈而却曰”:却,拒却。
“乌喙”:[鲍本]《本草》:乌头,一名“天雄”。
“以招天下之精兵”:招,招惹。[鲍本]精兵,此言秦兵为天下精。
“故桓公负妇人而名益尊”:[鲍本]齐桓公也,好内而霸。 正曰:齐伐宋章,苏代曰:智者之举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齐人紫败素也,而贾十倍。正义引韩子云,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时十素不得一紫,取恶素帛染为紫,其贾十倍。按二章所称,文意正同。盖紫者妇人之服,紫败素得厚利,所谓名益尊也。
“韩献开罪而交愈固”:[鲍本]宣十二年楚伐郑,许之平。晋救之。荀桓子欲还,彘子不可。韩献子谓桓子:“
彘子以偏师陷,子罪大矣,不如进也”。 战于邲,晋败绩。
成十三年,献子将下军,孟献子曰:“ 晋师乘和,必有大功。”十六年,战于鄢陵,楚败绩。
“顿首涂中”:[鲍本]涂,泥也。自卑之甚。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飡,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杨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乎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燕王曰:“夫忠信又何罪之有也?”
对曰:“足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主父大怒而笞之。故妾一僵而弃酒,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忠至如此,然不免于笞,此以忠信得罪者也。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且臣之事足下,亢义益国,今乃得罪,臣恐天下后事足下者,莫敢自必也。且臣之说齐,曾不欺之也。使之说齐者,莫如臣之言也,虽尧、舜之智,不敢取也。”
【注】“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鲍本]初见时。
“不取素飡”:[鲍本]诗注:素,空也。
“孤竹”:[鲍本]尔雅,孤竹,四荒中北国。汉属辽西令支。
“饿而死于首阳之山”:[鲍本]《伯夷传》注:在蒲阪华山之北,河曲之中。
“信如尾生,期而不来”:[鲍本]传言与女子期。
“抱梁柱而死”:[姚本]《史记》:“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何肯杨燕、秦之威”:[鲍本]补曰:燕、秦,“秦”字疑衍。《札记》丕烈案:上文有其事,吴说误也。
“皆自覆之术”:[鲍本]覆,犹庇护也,自护其名。
“则齐不益于营丘”:[鲍本]即北海营陵。太公所封。
“故妾一僵而弃酒”:[鲍本]“故妾一僵而弃酒”作“妾之弃酒”。
○《札记》丕烈案:《史记》作“故妾一僵而覆酒”。
“乃阳僵弃酒”:阳,通佯;僵,跌躺。 [鲍本] 补曰:阳僵覆酒事,亦见《列女传》,云周室大夫妻。一本“故妾一僵而弃酒”。
“亢义”:[鲍本]亢,高极也。言高其义。
“虽尧、舜之智,不敢取也”:[鲍本]言无成功者,虽圣智不足取也。按,秦传有而略。 补曰:此与后章苏代谓燕昭王章同。惟中一段,彼言燕欲伐齐事为异,记者或有差互,不可考也。人言秦不信,故秦言己之不信,乃足下之福,如尾生亦无益,谓守行义不成功名者之不足贵也。又曰:仆所谓以忠信得罪,则又以信自待公为反覆,以诳时君而莫有詰之者也。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谓燕王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谓燕王曰:“ 大王之所亲莫如赵。
昔赵王以其姊为代王妻,欲并代,约与代王遇于句注之塞。乃令工人作为金斗,长其尾,令之可以击人。与代王饮,而阴告厨人曰:‘即酒酣乐,进热歠,即因反斗击之。’于是酒酣乐,进取热歠。厨人进斟羹,因反斗而击之,代王脑涂地。其姊闻之,摩笄以自刺也。故至今有摩笄之山,天下莫不闻。
“夫赵王之狼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知也。且以赵王为可亲邪?赵兴兵而攻燕,再围燕都而劫大王,大王割十城乃却以谢。今赵王已入朝渑池,效河间以事秦。大王不事秦,秦下甲云中、九原,驱赵而攻燕,则易水、长城非王之有也。且今时赵之于秦,犹郡县也。不敢妄兴师以征伐。今大王事秦,秦王必喜,而赵不敢妄动矣。是西有强秦之援,而南无齐、赵之患,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燕王曰:“寡人蛮夷辟处,虽大男子,裁如婴儿,言不足以求正,谋不足以决事。今大客幸而教之,请奉社稷西面而事秦,献常山之尾五城。”
【注】“燕王”:鲍本中“王”作“主”。○襄子也。 正曰:魏策称襄子谓“襄王”,即此类。《札记》丕烈案:《史记》作“襄子”。
“句注”:[鲍本]属雁门。补曰:括地志云,句注山在雁门县西北。
“乃令工人作为金斗,长其尾”:[鲍本]补曰:《索隐》云:凡方者为斗,若安长柄则名枓。尾即斗之柄,其形若刀者是也。按韵书,“枓”“斗”音同。索隐皆云斗。
“热歠chuò”:“歠”,饮,喝,羹汤。热歠,热汤。
“因反斗而击之”:[鲍本]补曰:正义云:反斗,倒柄击也。
“代王脑涂地”:代王遇害。
“摩笄”:[鲍本]摩,摸出;笄,簪也。
“摩笄之山”:鲍本补曰:正义云:摩笄山在蔚州飞狐县东北百五十里。
鲍本补曰:事亦见赵世家。《大事记》:元王元年,晋赵无恤灭代。解题,代,北狄之别种也,其国在今蔚州。《史记》误以简子卒在贞定王十一年,十二年灭代,今从外纪。《古史》又云:襄子夏屋之役(见《史记》),行如虎狼,盖生于兼并无亲之国,而承简子贪暴之规,遂以为临大利,决大计,非用仁义之所也。
“赵王”:[鲍本]武灵。“狼戾无亲”:暴戾如狼。
“赵兴兵而攻燕,再围燕都而劫大王”:[鲍本]赵、燕记皆不书。
“则易水、长城非王之有也”:[鲍本]济北卢注云:东至海,盖亦距燕云。正曰:易水见前章。《正义》云:长城在易州界。
“秦王”:[鲍本]昭。
“裁如婴儿”:[鲍本]补曰:裁,史注音在,仅也。
“献常山之尾”:[鲍本]补曰:尾,犹末也。恆山之东。
[鲍本]传有,在楚、韩、齐、赵后。彪谓:燕昭,贤智主也,非仪此说能震动。且人之性稟,有父子不相肖者,自襄至武灵七八传矣,而欲以其狼戾无亲例之,人岂信之哉?然而燕昭之听之也,卑甚。盖拊摩新附之民,势未可以有事,又诸国从之者众,故为卑辞以紓其国,是仪之横有天幸也。加之数年,收集缮治有其绪,则若云者固昭王之所乘而弃者。史言苏代复重燕,燕使约从如初,此昭王之素所畜积也。
宫他为燕使魏
宫他为燕使魏,魏不听,留之数月。客谓魏王曰:“不听燕使何也?”曰:“以其乱也。”对曰:“汤之伐桀,欲其乱也。故大乱者可得其埊,小乱者可得其宝。今燕客之言曰:‘
事苟可听,虽尽宝、埊犹微之也。’王何为不见?” 魏说,因见燕客而遣之。
【注】“魏王”:[鲍本]哀。正曰:无考。
“燕客”:[鲍本]客,即他。
“事苟可听”:[鲍本]补曰:西周等策有宫他,未知即此人否? “事苟可听”云云,语燕客之言,以利诱王,使见之也。
“魏王说,因见燕客而遣之”:鲍本彪谓:是客也,以邻国为壑者也,彼恶知所谓天下为度者乎?
苏秦死
苏秦死,其弟苏代欲继之,乃北见燕王哙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王义甚高甚顺,鄙人不敏,窃释鉏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闻于邯郸者,又高于所闻东周。臣窃负其志,乃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大王天下之明主也。”
王曰:“子之所谓天下之明主者,何如者也?”
对曰:“臣闻之,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谒王之过。夫齐、赵者,王之仇雠也;楚、魏者,王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此则计过,无以谏者,非忠臣也。”
王曰:“寡人之于齐、赵也,非所敢欲伐也。”
曰:“夫无谋人之心,而令人疑之,殆;有谋人之心,而令人知之,拙;谋未发而闻于外,则危。今臣闻王居处不安,食饮不甘,思念报齐,身自削甲札,曰有大数矣,妻自组甲絣,曰有大数矣,有之乎?”
王曰:“子闻之,寡人不敢隐也。我有深怨积怒于齐,而欲报之二年矣。齐者,我雠国也,故寡人之所欲伐也,直患国弊,力不足矣,子能以燕敌齐,则寡人奉国而委之于子矣。”
对曰:“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独战则不能,有所附则无不重。南附楚则楚重,西附秦则秦重,中附韩、魏则韩、魏重。且苟所附之国重,此必使王重矣。今夫齐王,长主也,而自用也。南攻楚五年,稸积散;西困于秦三年,民憔瘁,士罢弊;北与燕战,覆三军,获二将。而又以其余兵南面而举五千乘之劲宋,而包十二诸侯。此其君之欲得也,其民力竭也,安敢取哉?且臣闻之,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弊。”
王曰:“ 吾闻之齐有清济、浊河,可以为固; 有长城、钜防,足以为塞。诚有之乎?”
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浊河,何足以为固?民力穷弊,虽有长城、钜防,何足以为塞?且异日也,济西不役,所以备赵也;河北不师,所以备燕也。今济西、河北,尽以下降矣,封内弊矣。夫骄主必不好计,而亡国之臣贪于财。王诚能毋爱宠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其左右,彼且德燕而轻亡宋,则齐可亡已。”
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曰:“内寇不与,五敌不可距。王自治其外,臣自报其内,此乃亡之之势也。”
【注】《札记》吴氏正曰:《大事记》云:皆说昭王之辞也。按《史记》误同。《丕烈案》:此策文本如此,今未可专辄。“奉阳君甚不取于苏秦”,亦然。
“非所敢欲伐也”:[鲍本]言虽知其讎,以其强,故奉之不敢伐。
“身自削甲札”:[鲍本]札,牒也。甲之革缘如之。正曰:札,木简,牒之薄者。甲,用革缘之。左成十六年,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注,言能陷坚。札,侧滑反。
“妻自组甲絣”:[鲍本]絣,绵也。治之为组以穿札。正曰:景帝诏“纂组”注,组,今绶丝绦也。韵书,以绳直物曰絣。此谓编组穿甲之绳也。絣,悲萌反。鲍因庄子“洴澼絖”之文生义,不知彼字与此不同。
“曰有大数矣”:鲍本补曰:一本“身自削甲扎,曰有大数矣”,与下文同。《大事记》引此。姚本同。《札记》丕烈案:两“曰”字,皆读人质切。
“而欲报之二年矣”:[鲍本]自即位至是。 正曰:“二年”字必误。
“齐王”:[鲍本]闵。
“长主也”:[鲍本]补曰:司马贞云,年长也。或谓齐强,故称长主。
“而自用也”:[鲍本]不如燕之附人。正曰:自恃其强也。
“稸积散”:稸,同蓄。积也,聚也。
“西困秦三年”:[鲍本]为秦所困。正曰:秦为齐困。
“士罢弊”:[鲍本]罢,音疲。
“举五千乘之劲宋”: [鲍本]
举宋在齐闵二十八年、燕昭王二十六年,此时未举也。而下十一章,亦言齐以宋地封泾阳,盖宋策齐宣也,所拔五城。 正曰:此言举五千乘之宋,非仅得其城邑而已,盖在灭宋之后明矣。下章包十二诸侯,即史所谓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者。
“其民力竭也,安犹取哉”:[鲍本]言齐不可复攻取。
“久师则兵弊”:[鲍本]师,兼不战言之。
“吾闻齐有清济、浊河……”:[鲍本] 补曰:“清济”以下,说见秦策。
“济西不役”:[鲍本]不役者,养兵以备敌。
“河北不师,所以备燕也”:[鲍本] 补曰:济西,济州以西也;河北,谓沧、博等州,在漯河之北者。
“彼且德燕而轻亡宋”:[鲍本]轻者,易为之。然则前言举,未亡也。
“内寇不与,外敌不可距”:[鲍本]寇,犹乱。与,犹和。“距”作“拒”。○言不能制内,则不可以拒外。
“齐宣王”:鲍本“宣”作“闵”。○下并同。正曰、通鉴、大事记:赧王二年,齐湣王元年,齐伐燕。子之、子哙死,在赧王元年,正宣王时事。策与孟子合,甚明。辨见秦策。《札记》丕烈案:《史记》亦是“宣”字。
燕王哙既立
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而苏代与子之交。及苏秦死,而齐宣王复用苏代。
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子之相燕,贵重主断。苏代为齐使于燕,燕王问之曰:“齐宣王何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厚任子之也。于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遗苏代百金,听其所使。
鹿毛寿谓燕王曰:“不如以国让子之,人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由必不受,有让天下之名,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相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举国属子之,子之大重。
或曰:“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傅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今王言属国子之,而吏无非太子人者,是名属子之,而太子用事。”
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而效之子之。 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哙老不听政,顾为臣,国事皆决子之。
子之三年,燕国大乱。 百姓恫怨,将军市被、太子平谋,将攻子之。
储子谓齐宣王:“因而仆之,破燕必矣。”王因令人谓太子平曰:“寡人闻太子之义,将废私而立公,饬君臣之义,正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小,不足先后。虽然,则唯太子所以令之。”
太子因数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乃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已殉,国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燕人恫怨,百姓离意。
孟轲谓齐宣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王哙死。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为燕昭王。
【注】“齐宣王复用苏代”:鲍本“宣”作“闵”。○下并同。《正曰》《通鉴》《大事记》:赧王二年,齐湣王元年,齐伐燕。子之、子哙死,在赧王元年,正宣王时事。策与孟子合,甚明。辨见秦策。《札记》丕烈案:《史记》亦是“宣”字。
“齐宣王何如”:鲍本衍“宣”字。《札记》丕烈案:此追称,群书多矣。《史记》无,然不必衍。
“鹿毛寿”:[鲍本]鹿,盖鉅鹿,寿之所居。 补曰:徐广云:一作“厝毛”。甘陵县本名厝,音昔。《索隐》云:《春秋》后语亦作“厝”。韩子作潘寿。
“燕王因举国属子之”:[鲍本]属,犹付与。
“禹授益而以启为吏”:鲍本“启”下有“人”字。 ○以启臣为益吏。《札记》丕烈案:有者当是。《韩子》、《史记》正,有“人”字。《索隐》曰:人,犹臣也。下文“而吏无非太子人者”可证。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鲍本]“支”作“友”。 ○《札记》丕烈案:《韩子》作“友”,《史记》作“交”。
“而哙老不听政”:[鲍本]以老自休。
“储子谓齐宣王”:[鲍本]见离娄下。 正曰:何以知即此人?
“飭君臣之义”:[鲍本]飭,戒也,犹正。
“将军市被死已殉”:鲍本“已”作“以”。
“燕人恫怨”:[鲍本]鲍本“怨”作“恐”,又改作“怨”。○《札记》丕烈案:史记作“恐”。
“孟轲谓齐宣王曰”:[鲍本] 补曰:此当时所谓孟子劝齐伐燕者也。使无孟子之书,则人将此言之信乎?要之圣贤决无是事也。推此,则凡后世之诬罔圣贤而无征者可知。
“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鲍本]都,大邑。 补曰:《索隐》云:五都,即齐也。临淄是五都之一。
“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鲍本]齐之北,近燕。
“燕人立公〔五〕子平”:鲍本“公”作“太”。○补曰:当作“太”,史有。
“是为燕昭王”:[鲍本]记三年有。 彪谓:王哙,七国之愚主也,惑苏代之浅说,贪尧之名,恶禹之实,自令身死国破,盖无足筭。齐闵所以请太子者,近于兴灭继绝矣。而天下不以其言信其心,盖名实者天下之公器也,岂可以虚称矫举而得哉?故齐闵之胜,适足以动天下之兵,而速临淄之败也。 正曰:《大事记》云:之、哙安知所谓尧、舜者哉?彼子之之徒,借是名以篡国。子哙特为说客所愚耳。方子之未得国也,则说以尧让许由,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实不失天下。哙于是乎以燕让。及子之既得国也,则又说以禹不如尧,荐益而以启人为吏,已而攻益夺其国。哙于是乎收三百石吏以上而效之。其愚至此尚足论乎?后世因此,遂有不可慕虚名受实祸之论。是论肆行,则利禄之外,无非虚名;妨吾利禄者,无非实祸,人纪灭矣!此君子之所惧也!欲不惑者,其唯知实理乎?
初苏秦弟厉因燕质子而求见齐王
初,苏秦弟厉因燕质子而求见齐王。齐王怨苏秦,欲囚厉,燕质子为谢乃已,遂委质为臣。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伯也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
齐伐燕,杀王哙、子之。 燕立昭王。而苏代、厉遂不敢入燕,皆终归齐,齐善待之。
【注】 姚本此篇与《燕王哙既立》连篇,鲍本则分为两篇。 而文中《苏代过魏》
下,姚本另分一篇,鲍本则与此篇合为一篇。据文义,均从鲍本。
“齐王”:[鲍本]闵。
“齐王怨苏秦”:[鲍本]秦为燕谋齐故。
苏代过魏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齐使人谓魏王曰:“齐请以宋封泾阳君,秦不受。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埊也,不信齐王与苏子也。
今齐、魏不和如此其甚,则齐不欺秦。
秦信齐,齐、秦合,泾阳君有宋地,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而不信苏子矣。齐、秦不和,天下无变,伐齐之形成矣。”于是出苏代,之宋,宋善待之。
【注】[鲍本]补曰:此策自“苏代过魏”以下,又见魏策,疑自为一章而复出,姚本别提行。
“魏王”:[鲍本]哀。 正曰:襄。
“今齐、魏不和,如此其甚,则齐不欺秦”:[鲍本]秦所以不信齐,疑其合魏也。
“故王不如东苏子”:[鲍本]使归齐。
“秦必疑而不信苏子矣”:[鲍本]疑其合齐、魏。
“齐、秦不合,天下无变”:[鲍本]五国无秦之兵。
“伐齐之形成矣”:[鲍本]时齐、魏相恶,故云。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者,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者,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 郭隗先生曰:“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
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
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注】“亡国与役处”:[鲍本]役,仆役。
“诎指”:诎,音义同屈。[鲍本]屈指也。正曰:屈指,犹言折节。
“先趋而后息”:[鲍本]先彼而趋,后之而息。
“冯几据杖”:冯(馮),古通凭(凴、憑)。[鲍本]冯,据也。
“若恣睢奋击”:[鲍本]睢,仰目。正曰:恣睢,暴戾也。后荀彧传注,暴怒貌。睢,呼回反。唐史,音锥。
“呴籍叱咄”:[鲍本]呴,呵;藉,践也。当从足。集韵,咄,呵也。正曰:呴,呼俱、呼具二反。咄,都活反。下言叱咄,上有呴字为复。呴藉,义亦不类,当是“巎藉”。见韩策,释为跳跃。此谓跳跃蹈藉也。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鲍本]服,犹事,事有道者。
“涓人”:[鲍本]谒者也。正曰:《楚世家》:鋗人。见《国语》。韦昭云:今之中涓。汉书顏注,中涓,官名,居中而涓洁也。如淳云,主通书谒出入命也。
[鲍本]记同。彪谓:燕昭、郭隗皆三代人也,欲为国雪耻,君臣问对无他言,专欲得贤士而事之,此“无竞惟人”之谊也,欲无兴,得乎哉?臣役之对,天下之格言;市马之喻,万世之美谈。太史公独何为削之,亦异于孔氏删修之法矣。 正曰:立国用贤,固三代之道,未可即以为三代之人。太史公固为疏略,然孔氏删修之法则不係此。补曰:《大事记》解题引国策、说苑云云。今按《说苑》文小异,鹖冠子博选篇亦用隗言,此则柳宗元所谓伪书取以充入者也。
齐伐宋宋急
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曰:“夫列在万乘而寄质于齐,名卑而权轻;奉齐助之伐宋,民劳而实费;破宋,残楚淮北,肥大齐,雠强而国弱也。此三者,皆国之大败也,而足下行之,将欲以除害取信于齐也。而齐未加信于足下,而忌燕也愈甚矣。然则足下之事齐也,失所为矣。夫民劳而实费,又无尺寸之功,破宋肥雠,而世负其祸矣。足下以宋加淮北,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一齐也。北夷方七百里,加之以鲁、卫,此所谓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二齐也。夫一齐之强而燕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
“虽然,臣闻知者之举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者也。齐人紫败素也,而贾十倍;越王勾践栖于会稽,而后残吴霸天下。此皆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者也。今王若欲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乎?则莫如遥伯齐而厚尊之,使使盟于周室,尽焚天下之秦符,约曰:‘夫上计破秦,其次长宾之秦。’秦挟宾客以待破,秦王必患之。秦五世以结诸侯,今为齐下,秦王之志,苟得穷齐,不惮以一国都为功。然而王何不使布衣之人以穷齐之说说秦,谓秦王曰:‘燕赵破宋、肥齐、尊齐而为之下者,燕赵非利之也。弗利而势为之者,何也?以不信秦王也。今王何不使可以信者接收燕赵?令泾阳君若高陵君先于燕赵,秦有变,因以为质,则燕赵信秦矣。秦为西帝,赵为中帝,燕为北帝,立为三帝而以令诸侯。韩魏不听则秦伐之。齐不听则燕赵伐之,天下孰敢不听?天下服听,因驱韩魏以攻齐,曰:必反宋地,而归楚之淮北。夫反宋地,归楚之淮北,燕赵之所同利也;并立三帝,燕赵之所同愿也。夫实得所利,名得所愿,则燕赵之弃齐也犹释弊躧。今王之不收燕赵,则齐伯必成矣。诸侯戴齐而王独弗从也,是国伐也;诸侯戴齐而王从之,是名卑也。王不受燕赵,名卑而国危;王收燕赵,名尊而国宁。夫去尊宁而就卑危,知者不为也。’秦王闻若说也必如刺心。然则王何不务使知士以若此言说秦?秦伐齐必矣。夫取秦,上交也;伐齐,正利也。尊上交,务正利,圣王之事也。”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氏,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闵王出走。
【注】“齐伐宋,宋急”:[鲍本]此二十七年。
“而寄质于齐”:[鲍本]寄,犹委也。一说,如质子寄寓。
“奉齐助之伐宋”:奉,另本作“秦”。鲍本“秦”作“奉”。○史作“奉万乘助齐”。
“破宋,残楚淮北”:[鲍本]楚之淮北,宋邻也。宋破则此地残。补曰:此已取淮北明矣。下文又曰:必反宋地而归楚之淮北。
“将欲以除害取信于齐也”:[鲍本]宋者,齐之害。
“而世负其祸矣”:[鲍本]负,犹荷,承受。
“强万乘之国也”:[鲍本]宋,五千乘国也,又加之淮北,则万乘而强。
“北夷方七百里”:[鲍本]齐之北国。正曰: 《索隐》云:北夷,谓山戎狄附齐者。 《正义》云:齐桓公伐山戎。
“加之以鲁、卫”:[鲍本]言齐因举宋,且并此数国。
“齐人紫败素也”:[鲍本]败,犹恶也。素,白缯,染为紫。
“其次长宾之秦”:[鲍本] 正曰:宾即“摈”。
“秦挟宾客以待破”:[鲍本] 挟,如挟长之挟。
秦挟宾客,本欲并天下,而反见破,故必患。 正曰:姚本“长宾之秦”,史“长宾之秦,挟宾以待破”。史文为是。按魏策有此文法。二“客”字,因“宾”字误衍。
“秦王必患之”:[鲍本]秦王,昭。
“不惮以一国都为功”:[鲍本]将割以赂与国。
“令泾阳君若高陵君先于燕、赵”:[鲍本]二君秦所重,天下信之。
“秦有变,因以为质”:[鲍本]秦有变,谓有背二国。
“则燕赵之弃齐也犹释弊躧”:躧xǐ,与“蹝”“屣”通。弊躧:破敗之履。
“先人尝有德苏氏”:[鲍本]资秦合从。
“乃召苏氏,复善待之”:[鲍本]王哙。策言,魏出之,之宋,宋善待之,今在宋也。 正曰:按此策文,盖齐已灭宋,取楚淮北之后。劝之尊齐摈秦,而说秦以伐齐,非将伐宋时事也。 策云: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之,齐使人说魏出代,代之宋,宋善待之。史遂以此策首语接其下。且史纪代事前后固多误,如举五千乘云云,以为说子哙之类。代为燕间齐,劝之伐宋,见于策者可考矣。是宋未灭时,代已至燕,岂至此时尚留宋而为之说燕哉?此策不能无舛,而史尤失之也。
苏代谓燕昭王
苏代谓燕昭王曰:“今有人于此,孝若曾参、孝己,信如尾生高,廉如鲍焦、史,兼此三行以事王,奚如?”王曰:“如是足矣。”对曰:“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臣且处无为之事,归耕乎周之上埊,耕而食之,织而衣之。”王曰:“何故也?”对曰:“
孝如曾参、孝己,则不过养其亲耳;信如尾生高,则不过不欺人耳;
廉如鲍焦、史,则不过不窃人之财耳。今臣为进取者也。臣以为廉不与身俱达,义不与生俱立。仁义者,自完之道也,非进取之术也。”
王曰:“自忧不足乎?”对曰:“以自忧为足,则秦不出崤塞,齐不出营丘,楚不出疏、章。三王代位,五伯改政,皆以不自忧故也。若自忧而足,则亦之周负笼而耳,何为烦大王之廷耶?昔者楚取章武,诸侯北面而朝。秦取西山,诸侯西面而朝。曩者使燕毋去周室之上,则诸侯不为别马而朝矣。臣闻之,善为事者,先量其国之大小,而揆其兵之强弱,故功可成,而名可立也;不能为事者,不先量其国之大小,不揆其兵之强弱,故功不可成,而名不可立也。今王有东向伐齐之心,而愚臣知之。”
王曰:“子何以知之?”对曰:“矜戟砥剑,登丘东向而叹,是以愚臣知之。今夫乌获举千钧之重,行年八十而求扶持。故齐虽强国也,西劳于宋,南罢于楚,则齐军可败,而河间可取。”
燕王曰:“善。吾请拜子为上卿,奉子车百乘,子以此为寡人东游于齐,何如?”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不得,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今臣之所以事足下者,忠信也。恐以忠信之故,见罪于左右。”
王曰:“安有为人臣尽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 对曰:“
臣请为王譬。昔周之上埊尝有之。其丈夫官三年不归,其妻爱人。其所爱者曰:‘子之丈夫来,则且奈何乎?’其妻曰:‘勿忧也,吾已为药酒而待其来矣。’已而其丈夫果来,于是因令其妾酌药酒而进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虑曰:‘吾以此饮吾主父,则杀吾主父;以此事告吾主父,则逐吾主母。与杀吾父、逐吾主母者,宁佯踬而覆之。’于是,因佯僵而仆之。其妻曰:‘为子远行来之,故为美酒,今妾奉而仆之。’其丈夫不知,缚其妾而笞之。故妾所以笞者,忠信也。今臣为足下使于齐,恐忠信不谕于左右也。臣闻之曰:万乘之主,不制于人臣;十乘之家,不制于众人;匹夫徒步之士,不制于妻妾。而又况于当世之贤主乎?臣请行矣,愿足下之无制于群臣也。”
【注】“史”:[鲍本]卫卿子鱼。
“臣以为廉不与身俱达”:[鲍本]不苟取,故多穷。
“自忧不足乎”:[鲍本]忧,亦完也。不完则忧,故曰完,又曰忧。
“则臣亦之周负笼耳”:意为回家背筐篓。[鲍本]笼,竹器。
“何为烦大王之廷耶”:[鲍本]烦,浼也。
“昔者楚取章武”:[鲍本]属渤海。
“曩者使燕毋去周室之上”:[鲍本]去,犹失也。上,上地。燕尝攻得而不取也。正曰:此句未详,恐注非。
“则诸侯不为别马而朝矣”:[鲍本]“马”作“驾”。言同轨,而朝燕与朝秦、楚同。
“而揆其兵之强弱”:[鲍本]揆,度也。
“矜戟砥剑”:[鲍本]矜,矛柄。戟,盖为矜施戟。砥,柔石,所以砺也。
“子以此为寡人东游于齐”:[鲍本]为燕间齐。
“足下以爱之故与”:[鲍本]补曰:与,平声。
“负床之孙”:[鲍本]负,言背。倚床立,未能行。
“不得”:[鲍本]此属皆不得,不得与车。
“宁佯踬而覆之”:[鲍本]踬,跲也。绊倒
[鲍本]补曰:此策说见前苏秦章。
燕王谓苏代
燕王谓苏代曰:“寡人甚不喜訑者言也。”苏代对曰:“周埊贱媒,为其两誉也。之男家曰女美,之女家曰男富。然而周之俗,不自为取妻。且夫处女无媒,老且不嫁;舍媒而自衒,弊而不售。顺而无败,售而不弊者,唯媒而已矣。且事非权不立,非势不成。夫使人坐受成事者,唯訑者耳。”王曰:“善矣。”
【注】“寡人甚不喜訑者言也”:[鲍本]沇州谓“欺”曰訑。欺也。补曰:訑,徒案反,或作诞。《正韻》:訑,音拕。《說文》:訑,本作詑。欺也。
[鲍本]彪谓:訑亦君所恶,而实不可废。古者使功、使过、使智、使愚,盖用人可也,处己则否。 正曰:利诞谩之人以为用,此不正之论也。使过之道,不类使愚、使贪、使勇,亦谓御得其道耳,非此之谓也。
〔共33頁〕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