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卷一四八·梁纪四   -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

  
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k8凯发 >> 诸子百家 >> 资治通鉴 <148>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 编著


《资治通鉴》凡二百九十四卷 子夜星网站整理编校

  

  

〔共294頁〕上一卷 下一卷

资治通鉴·卷一四八 梁纪四


 
  〔南朝〕梁纪四 〔起旃蒙协洽(乙未),尽著雍阉茂(戊戌),凡四年。〕

  〔南朝〕梁高祖武皇帝·四

  【原文】

  〔南朝〕
梁高祖武皇帝 天监十四年(乙未 公元515年)

  春,正月,乙巳朔,上冠太子于太极殿,大赦。〔〖胡三省注〗古者冠于庙。〕

  辛亥,上祀南郊。

  甲寅,魏主有疾;丁巳,殂于式乾殿。〔〖胡三省注〗年三十三,谥宣武皇帝,庙号世宗。〕侍中、中书监、太子少傅催光,侍中、领军将军于忠,詹事王显,中庶子代人侯刚,迎太子诩于东宫,至显阳殿。王显欲须明行即位礼,〔〖胡三省注〗须,待也。〕崔光曰:“天位不可暂旷,何待至明!”显曰:“须奏中宫。”光曰:“帝崩,太子立,国之常典,何须中宫令也!”于是光等请太子止哭,立于东序;于忠与黄门郎元昭扶太子西面哭十余声止。光摄太尉,奉策进玺绶,太子跪受,服袞冕之服,御太极殿,即皇帝位。〔〖胡三省注〗帝讳诩,宣武皇帝之第三子。〕光等与夜直群官立庭中,北面稽首称万岁。〔〖胡三省注〗苍猝不暇集百官,备高氏也。稽,音启。〕昭,遵之曾孙也。〔〖胡三省注〗魏略阳公遵,见一百八卷晋孝武太元二十年。〕

  【译文】

  〔南朝〕梁纪四

  〔南朝〕梁武帝·四

  〔南朝〕梁武帝天监十四年(乙未 公元515年)

  春季,正月,乙巳朔(初一),梁武帝在太极殿给太子举行冠礼,并且大赦天下。

  辛亥(初七),梁武帝在南郊祭天。

  甲寅(初十),北魏宣武帝患病,丁巳(十三日),在式乾殿病故。侍中、中书监、太子少傅崔光,侍中、领军将军于忠,詹事王显,中庶子代京人侯刚等人从东宫迎接太子元诩来到显阳殿。王显想等天亮以后再为太子举行即位仪式,崔光说:“皇位不可以片刻无主,为什么要等到天亮呢?”王显说:“必须报告中宫皇后。”崔光说:“皇上驾崩,太子即位,这是国家正常的规定,何必要等待中宫的旨令呢!”于是,崔光等人请求太子停止哭泣,站在东面;于忠和黄门侍郎元昭搀扶太子面向西哭了十多声后停止了哭泣。崔光代理太尉的职务,捧着策书献上印玺和绶带,太子跪着接授了,穿上礼服,走上太极殿,即皇帝位。崔光等人和夜间值勤的官员站立在庭中,向北叩头高呼万岁。元昭是北魏略阳公元遵的重孙子。

  【原文】


  高后欲杀胡贵嫔,中给事谯郡刘腾以告侯刚,刚以告于忠。忠问计于崔光,光使置贵嫔于别所,严加守卫,由是贵嫔深德四人。〔〖胡三省注〗为刘腾等乱政,崔光尊宠而不能矫正张本。〕戊午,魏大赦。己未,悉召西伐、东防兵。〔〖胡三省注〗西伐,谓伐蜀之兵;东防,谓防淮之兵。〕

  骠骑大将军广平王怀扶疾入临,径至太极西庑,哀恸,呼侍中、黄门、领军、二卫,〔〖胡三省注〗二卫始于晋初,左、右卫将军统之。此二卫即谓左、右卫将军。庑,音武。〕云:“身欲上殿哭大行,又须入见主上。”众皆愕然相视,无敢对者。崔光攘衰振杖,〔〖胡三省注〗振,举也。〕引汉光武崩赵熹扶诸王下殿故事,〔〖胡三省注〗事见四十四卷光武中元二年。〕声色甚厉,闻者莫不称善。怀声泪俱止,曰:“侍中以古义裁我,我敢不服?”遂还,仍频遣左右致谢。

  先是,高肇擅权,尤忌宗室有时望者。太子太保任城王澄数为肇所谮,惧不自全,〔〖胡三省注〗惩彭城王勰之祸也。任,音壬。〕乃终日酣饮,所为如狂,朝廷机要无所关豫。及世宗殂,肇拥兵于外,〔〖胡三省注〗谓高肇方拥伐蜀之兵也。〕朝野不安。于忠与门下议,〔〖胡三省注〗门下者,侍中等官居之。〕以肃宗幼,未能亲政,宜使太保高阳王雍入居西柏堂省决庶政,以任城王澄为尚书令,总摄百揆,奏皇后请即敕授。〔〖胡三省注〗请即以手敕授二王,仓猝不及下诏,虑有沮阁者也。〕王显素有宠于世宗,恃势使威,为世所疾,恐不为澄等所容,与中常侍孙伏连等密谋寝门下之奏,矫皇后令,以高肇录尚书事,以显与勃海公高猛同为侍中。于忠等闻之,托以侍疗无效,执显于禁中,〔〖胡三省注〗观此则侍卿师王显、詹事王显又似一人。〕下诏削爵任。显临执呼冤,直閤以刀镮撞其掖下,送右卫府,一宿而死。庚申,下诏如门下所奏,百官总己听于二王,中外悦服。

  【译文】

  高后想杀掉胡贵嫔,中给事谯郡人刘腾把件事告诉了侯刚,侯刚又告诉给于忠。于忠向崔光请教计策,崔光就让他将胡贵嫔搬到别的住所,严加守卫,因此胡贵嫔深深地感激这四个人。戊午(十四日),北魏大赦天下。己未(十五日),召回全部在西面讨伐蜀国和在东面防范淮地的军队。

  骠骑大将军广平王元怀抱病入朝,径直来到太极殿的西殿,悲愤欲绝,叫来侍中、领军、黄门、左右二卫将军,对他们说:“我要亲自上殿哭悼,并要去见圣上。”众人都惊惧地相互看着,没有敢于答话的人。崔光整衣举杖,引用汉光武帝死后赵熹扶持诸位藩王下殿的旧事来加以说明,声音和脸色都显得很激动,听的人没有不说好的。元怀的喊声和眼泪都停了下来,说:“侍中您用古代的事理来教导我,我怎敢不服气!”于是就回去了,回去后仍然多次派手下人来谢罪。

  起初高肇专权,他特别忌恨宗室里面有名望的人,太子太傅任城王元澄多次被高肇诋毁、陷害,害怕不能保全自己,就整天纵酒,做一些象疯子一样的举止,朝廷里的重要事务都不参与。等到宣武帝病故,高肇统兵在外,朝廷内外都很不安。于忠和门下省的官员们商议,由于孝明帝年幼,不能亲自执政,建议要让太保高阳王元雍住进西柏堂处理各种政务,并且任命任城王元澄为尚书令,总管大小官员,而且上报皇后,请她当即用手书授职。王显一向受宣武帝的宠信,凭借权势滥施淫威,被众人忌恨,他怕不被元澄等人所容纳,就和中常侍孙伏连等人密谋停止门下省的奏议,伪造皇后的命令,任命高肇录尚书事,任命王显和勃海公高猛等人共同作为侍中。于忠等人听到这件事,假借服侍皇上治疗无效的罪名,把王显抓入监牢,下令剥夺他的爵位、官职。王显在被抓时大声喊冤,门卫就用刀环撞击他的腋下,将他送到右卫府,一夜就丧了命。庚申(十六日),朝廷下令批准了门下省的奏议,百官各安己职,听命于二位王爷,朝廷内外都衷心信服。

  【原文】


  二月,庚辰,尊皇后为皇太后。

  魏主称名为书告哀于高肇,且召之还。肇承变忧惧,〔〖胡三省注〗承告哀之变也。〕朝夕哭泣,至于羸悴。归至瀍涧,〔〖胡三省注〗书:我乃卜涧水东,缠水西。《水经》:缠水出河南穀城县北山,东与千金渠合,又东过洛阳县南,又东过偃帅县,又东入于洛。涧水出新安县南白石山,东南入于洛。此缠涧直谓缠水,非如《书》及《水经》之缠、涧为二水也。〕家人迎之,不与相见。辛巳,至阙下,衰服号哭,升太极殿尽哀。高阳王雍与于忠密谋,伏直寝邢豹等十余人于舍人省下,〔〖胡三省注〗舍人省,即中书省,通事舍人宿直之所。〕肇哭毕,引入西庑,〔〖胡三省注〗庑,音武。〕清河诸王皆窃言目之。肇入省,豹等扼杀之,下诏暴其罪恶,称肇自尽,自余亲党悉无所问,削除职爵,葬以士礼;逮昏,于厕门出尸归其家。

  魏之伐蜀也,军至晋寿,蜀人震恐。傅竖眼将步兵三万击巴北,上遣宁州刺史任太洪自阴平间道入其州,〔〖胡三省注〗傅竖眼以益州刺史镇晋寿。此阴平非邓艾所由之阴平,今利州之阴平县是也。任,音壬。〕招诱氐、蜀,绝魏运路。〔〖胡三省注〗氐、蜀,氐人及蜀人也。诱,音酉。〕会魏大军北还,太洪袭破魏东洛、除口二戍,〔〖胡三省注〗唐利州景谷县,旧白水县也,置东洛郡,后周省郡入平兴郡,隋又废平兴为景谷县。《水经》:汉水过大、小黄金南,东合蘧滁口。注云:蘧滁水出就谷南,历蘧滁溪,又南流,注于汉,谓之滁口。〕声言梁兵继至,氐、蜀翕然从之。太洪进围关城,竖眼遣统军姜喜等击太洪,大破之,太洪弃关城走还。〔〖胡三省注〗关城即白水关城。〕

  癸未,魏以高阳王雍为太傅、领太尉,清河王怿为司徒,广平王怀为司空。

  【译文】

  二月庚辰(初七),北魏尊封皇后为皇太后。

  北魏孝明帝自己称名写信给高肇报告丧事,并且召他回朝。高肇承受着这种变故非常优伤、惊惧,整日哭泣,甚至越来越瘦弱憔悴,回到瀍涧时,家里人迎接他,他却不与他们见面。辛巳(初八),他来到皇宫前,登上太极殿穿着丧服号哭。高阳王元雍和于忠秘密商议,将值寝邢豹等十多人埋伏在舍人省内,等到高肇哭完,把他引入西殿,清河王等众王都偷偷交谈着看着他。高肇进了舍人省,邢豹等人扼杀了他,接着,下令公布高肇的罪恶,假称高肇自杀,因此,对他的亲友全都没有加以追究。又剥夺了他的职务、爵位,用士大夫的礼节安葬他。到了黄昏,从侧门把他的尸体运回他家。

  北魏的军队攻打蜀地,大军开到晋寿,蜀人非常恐惧。傅竖眼率领三万步兵攻打巴北,梁武帝派宁州刺史任太洪从阴平抄小路进入州城,招诱氐人、蜀人,并且断绝了北魏军队的运输线路。正赶上北魏大部队向北返回,任太洪袭击了北魏的东洛、除口二个戍地,并且声称梁朝军队紧接着就会到来,氐人、蜀人都归顺了他。任太洪进军包围了关城,傅竖眼派统军姜喜等人攻打任太洪,击败了他的部队,任太洪放弃关城逃了回来。

  癸未(初十),北魏任命高阳王元雍担任太傅、兼太尉,清河王元怿为司徒,广平王元怀为司空。

  【原文】


  甲午,魏葬宣武皇帝于景陵,庙号世宗。己亥,尊胡贵嫔为皇太妃。三月,甲辰朔,以高太后为尼,徙居金墉瑶光寺,〔〖胡三省注〗子无废母之义,魏之乱亡宜矣。按魏废后率居瑶光寺,冯后、高后是也。〕非大节庆,不得入宫。

  魏左仆射郭祚表称:“萧衍狂悖,谋断川渎,〔〖胡三省注〗谓筑浮山堰也。〕役苦民劳,危亡已兆;宜命将出师,长驱扑讨。”魏诏平南将军杨大眼督诸军镇荆山。〔〖胡三省注〗《水经》,淮水过涂山北而后至荆山,今涂山在钟离县西九十五里,荆山在钟离县西八十三里。〕

  魏于忠既居门下,又总宿卫,〔〖胡三省注〗门下,谓为侍中。宿卫,谓为领军。〕遂专朝政,权倾一时。初,太和中,军国多事,高祖以用度不足,百官之禄四分减一,忠悉命归所减之禄。旧制民税绢一匹别输绵八两,布一区别输麻十五斤,忠悉罢之。乙丑,诏文武群官各进位一级。〔〖胡三省注〗史言于忠擅魏,欲收众心。〕

  夏,四月,浮山堰成而复溃。或言蛟龙能乘风雨破堰,其性恶铁;乃运东、西冶铁器数千万斤沉之,〔〖胡三省注〗建康有东、西二冶,各置冶令以掌之。〕亦不能合。乃伐树为井干,〔〖胡三省注〗井干,井栏也。言叠木为井干之形。干,扬子注及西都赋注音寒,庄子音如字。〕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缘淮百里内木石无巨细皆尽,负檐者肩上皆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合。

  魏梁州刺史薛怀吉破叛氐于沮水。〔〖胡三省注〗《水经》: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又东南流,迳沮水戍。注云:沔水一名沮水。阚駰曰:以其初出沮如然,故曰沮水。师古曰:沮,子余翻。〕怀吉,真度之子也。〔〖胡三省注〗薛真度见一百四十卷齐明帝建武二年。〕五月,甲寅,南秦州刺史崔暹又破叛氐,解武兴之围。〔〖胡三省注〗魏南秦州治骆谷城,领天水、汉阳、武都、武阶、脩武、仇池郡。此时盖叛氐围武兴也。〕

  【译文】

  甲午,(二十一日),北魏将宣武帝安葬在景陵,庙号为世宗。己亥(二十六日),尊胡贵嫔为皇太妃。三月甲辰朔(初一),使高太后作了尼姑,把她迁居到金墉瑶光寺,不遇到大的节日庆典,不许入宫。

  北魏左仆射郭祚上书宣称:“萧衍狂妄无道,谋划切断山川沟渠,以致国内劳役繁重,百姓疲弊,灭亡的危险已显露出来,我国应当派将出兵,长驱直入,讨伐敌人。”于是朝廷诏令平南将军杨大眼率领军队镇守荆山。

  北魏的于忠既担任侍中,又总管禁卫事务,于是他独揽朝政,权倾一时。起初,在太和年间,国家频繁用兵,孝文帝为了用度不足的原因,把百官的俸禄减少了四分之一。于忠下令全部恢复了减少的俸禄。旧法规定:百姓每织一匹绢要交八两绵,每织一匹布要交十五斤麻作为税收,于忠都加以免除。乙丑(二十二日),朝廷诏令使文武百官每人晋升一级。

  夏季四月,浮山堰修成后却又崩溃,有人说蛟龙能乘风雨破坏渠堰,但它本性厌恶铁,于是就运来东西两冶几千万斤铁器沉在江里,但是也没能使坝合扰。于是,又伐木交错捆绑成井字形,把大石头填进去,在上面加上土,以此截流筑坝。因此,沿着淮河一百里内的树木石头无论大小都被用光,挑担的人肩膀都磨烂了,夏天里疾病成疫,死掉的人互相倾压着,遍地都是,苍蝇蚊虫聚集不散,日夜轰鸣。

  北魏梁州刺史薛怀吉在沮水打败了叛乱的氐人,薛怀吉是薛真度的儿子。五月甲寅(十二日),南秦州刺史崔暹又大败叛乱的氐人,从而解除了对武兴的围困。

  【原文】


  六月,魏冀州沙门法庆以妖幻惑众,与勃海人李归伯等作乱,推法庆为主。法庆以尼惠晖为妻,以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胡三省注〗《魏书》,法庆以杀一人者为一住菩萨,杀十人者为十住菩萨。〕自号大乘。又合狂药,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复相识,唯以杀害为事。刺史萧宝寅遣兼长史崔伯驎击之,伯驎败死。贼众益盛,所在毁寺舍,斩僧尼,烧经像,云“新佛出世,除去众魔。”秋,七月,丁未,诏假右光禄大夫元遥征北大将军以讨之。〔〖胡三省注〗假者,未正以征北大将军授之。〕

  魏尚书裴植,自谓人门不后王肃,〔〖胡三省注〗植,裴叔业之兄子也。〕以朝廷处之不高,意常怏怏,表请解官隐嵩山,世宗不许,深怪之。及为尚书,志气骄满,每谓人曰:“非我须尚书,尚书亦须我。”每入参议论,好面讥毁群官,又表征南将军田益宗,言:“华、夷异类,不应在百世衣冠之上。”于忠、元昭见之切齿。

  尚书左仆射郭祚,冒进不已,自以东宫师傅,列辞尚书,望封侯、仪同,〔〖胡三省注〗天监十年,魏以祚领太子少师。〕诏以祚为都督雍、岐、华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雍州刺史。〔〖胡三省注〗魏太和十一年置岐州,治雍城镇,领平秦、武都、武功三郡。雍,于用翻。〕

  【译文】

  六月,北魏冀州僧人法庆用妖术迷惑百姓,与勃海人李归伯一同作乱,并推举法庆作首领。法庆以尼姑惠晖为妻,让李归伯当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自己则号称“大乘”。他又配置狂药,让人服用了这种药后,父子兄弟不再相认,只知道杀人害命。刺史萧宝寅派兼长史崔伯驎攻打法庆的叛军,崔伯驎战败而死。众叛贼气焰更加嚣张,所到之处毁坏寺庙,斩杀僧尼,烧毁经像,还说:“新佛出世,除去众魔”。秋季,七月丁未(初五),朝廷诏令右光禄大夫元遥作为征北大将军去讨伐法庆。

  北魏尚书裴植,自以为门第不比王肃低,因在朝廷里官位不高而常常怏怏不快,就上书请求辞去官职,退隐到嵩山,宣武帝不同意,并且认为他很怪。等他作了尚书,志高气傲,常常对人说:“不是我想作尚书,是尚书要由我来作。”每次他入朝晋见,议论政事时,他都喜欢当面讥讽伤害众位官员。他还上表诋毁征南将军田益宗,说道:“汉人、夷人种类不同,不应当让夷人位在百世衣冠的汉人之上。”于忠和元昭见了他,都恨得咬牙切齿。

  尚书左仆射郭祚,总是企图升官,自认为是太子的师傅,列名于尚书,希望也被封侯和封为开府仪同三司,于是朝廷诏令郭祚为都督雍、岐、华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及雍州刺史。

  【原文】


  祚与植皆恶于忠专横,密劝高阳王雍使出之;忠闻之,大怒,令有司诬奏其罪。尚书奏:“羊祉告植姑子皇甫仲达云:‘受植旨,诈称被诏,帅合部曲欲图于忠。’臣等穷治,辞不伏引;〔〖胡三省注〗伏引,犹引伏也。〕然众证明昞,准律当死。众证虽不见植,皆言‘仲达为植所使,植召仲达责问而不告列’。推论情状,不同之理不可分明,不得同之常狱,有所降减,计同仲达处植死刑。植亲帅城众,附从王化,〔〖胡三省注〗谓齐东昏侯永元二年,植以寿阳降魏。〕依律上议,〔〖胡三省注〗谓依八议之律也。〕乞赐裁处。”忠矫诏曰:“凶谋既尔,罪不当恕;虽有归化之诚,无容上议,亦不须待秋分。”〔〖胡三省注〗魏旧刺,秋分然后决死刑。〕八月,己亥,植与郭祚及都水使者杜陵韦㑺皆赐死。㑺,祚之婚家也。忠又欲杀高阳王雍,崔光固执不从,乃免雍官,以王还第。朝野冤愤,莫不切齿。

  丙子,魏尊胡太妃为皇太后,居崇训宫。于忠领崇训卫尉,刘腾为崇训太仆,加侍中,侯刚为侍中抚军将军。〔〖胡三省注〗三人者,胡后所深德者也。〕又以太后父国珍为光禄大夫。

  庚辰,定州刺史田超秀帅众三千降魏。〔〖胡三省注〗超秀叛魏见上卷上年。帅,读曰率。〕

  戊子,魏大赦。

  【译文】

  郭祚和裴植都讨厌于忠专权无道,暗中劝高阳王元雍让他离开朝廷。于忠听后万分愤恨,命令有关部门诬告郭祚、裴植犯了罪。尚书诬告说:“羊祉报告裴植的表弟皇甫仲达说:‘我受了裴植的命令,假称受圣上的旨令,率领部曲想要图谋于忠。’我们已经审理完毕,他们虽然不认罪,但是各种证据都很清楚,按法律应判死刑。这些证据中虽没有直接是裴植的,但大家都说:‘皇甫仲达是被裴植指挥,裴植曾叫来皇甫仲达责问他,但没有告发他。’按常理推算,看不出来他们之间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因此不能和其他案子一样,减轻他的罪过,所以一致提议对裴植处以和皇甫仲达一样的死刑。裴植曾经亲自率领全城的人马归顺我国,按法律条文作以上议处,但请作出裁决。”于忠假传圣旨说:“罪行已经犯下,他的罪恶不能宽恕;虽然也有过诚心归顺我们的行为,但不必再经审理,也不用等秋分过后再判死刑。”八月乙亥(初五),裴植和郭祚以及都水使者杜陵人韦㑺都被赐死。韦㑺是郭祚的亲家。于忠又想杀高阳王元雍,崔光坚决不同意,于是就罢免了元雍的官职,以亲王的身份回到了他的王府。朝廷内外都含冤忍愤,没有人不咬牙切齿。

  丙子(初六),北魏尊封胡太妃为皇太后,让她住进崇训宫。于忠担任崇训宫的卫尉,刘腾担任崇训宫的太仆,加官侍中,侯刚为侍中抚军将军。又封胡太后的父亲胡国珍为光禄大夫。

  庚辰(初十),梁朝定州刺史田超秀率领三千兵马投降了北魏。

  戊子(十八日),北魏实行大赦。

  【原文】


  己丑,魏清河王怿进位太傅,领太尉,广平王怀为太保,领司徒,任城王澄为司空。庚寅,魏以车骑大将军于忠为尚书令,特进崔光为车骑大将军,并加开府仪同三司。

  魏江阳王继,熙之曾孙也,〔〖胡三省注〗熙,道武之子。〕先为青州刺史,坐以良人为婢夺爵。继子叉娶胡太后妹,壬辰,诏复继本封,以叉为通直散骑侍郎,叉妻为新平郡君,仍拜女侍中。〔〖胡三省注〗为元叉囚灵太后张本。〕

  群臣奏请皇太后临朝称制,九月,乙未,灵太后始临朝听政,〔〖胡三省注〗胡太后谥曰灵。〕犹称令以行事,群臣上书称殿下。太后聪悟,颇好读书属文,射能中针孔,政事皆手笔自决。加胡国珍侍中,封安定公。

  自郭祚等死,诏令生杀皆出于忠,王公畏之,重足胁息。〔〖胡三省注〗胁息者,屏气鼻不敢息,唯两胁潜动以舒气息耳。〕太后既亲政,乃解忠侍中、领军、崇训卫尉,止为仪同三司、尚书令。后旬余,太后引门下侍官于崇训宫,〔〖胡三省注〗门下侍官,自侍中至散骑常侍、侍郎。崇训宫,盖太后所居宫也。〕问曰:“忠在端揆,声望何如?”咸曰:“不称阙任。”乃出忠为都督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以司空澄领尚书令。澄奏:“安定公宜出入禁中,参咨大务。”诏从之。〔〖胡三省注〗人之老也,戒之在得,任城王澄自气衰矣。〕

  甲寅,魏元遥破大乘贼,擒法庆并渠帅百余人,传首洛阳。

  左游击将军赵祖悦袭魏西硖石,〔〖胡三省注〗《水经》:淮水东过寿春县北,又北迳山峡中,谓之峡石。对岸山上结二城以防津要,在淮水西岸者谓之西硖石。杜佑曰:颍州下蔡县有硖石山,梁筑城以拒魏,今县城也。〕据之以逼寿阳;更筑外城,徙缘淮之民以实城内。将军田道龙等散攻诸戍,魏扬州刺史李崇分遣诸将拒之。癸亥,魏遣假镇南将军崔亮攻西硖石,又遣镇东将军萧宝寅决淮堰。

  【译文】

  己丑(十九日),北魏清河王元怿晋升太傅的职位,兼任太尉,广平王元怀作了太保,兼任司徒,任城王元澄任司空。庚寅(二十日),北魏孝明帝任命车骑大将军于忠为尚书令,特进崔光为车骑将军,并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北魏江阳王元继是元熙的曾孙。他原来是青州刺史,因为犯了把良民的女孩当作婢女的罪被剥夺了爵位。元继的儿子元叉娶了胡太后的妹妹,壬辰(二十二日),北魏孝明帝下令恢复了元继的原封位,让元叉作了通值散骑侍郎。元叉的妻子是新平郡君,仍担任了女侍中的职务。

  众大臣上书请求太后临朝,她的命令称为“制”,作行皇帝的权力,九月乙未(疑误),胡太后开始临朝听政,但还是不称“制”而称令,大臣们上书仍称呼她为殿下。太后聪明机智,非常喜爱读书写作,射箭能射中针孔,一切政务都亲手批阅处理。她提拔胡国珍为侍中,封为安定公。

  自从郭祚等人死后,诏书、命令、生杀予夺之权都由于忠决定,王公们都畏惧他,人人蹑手蹑脚、敛声屏气。太后亲政后,就解除了于忠侍中、领军、崇训卫尉的职务,只让他作仪同三司、尚书令。过了十几天,太后把门下侍官叫到崇训宫,问道:“于忠在朝廷中为百官之首,声望如何?”众人都说:“他不称职。”于是就让于忠出朝任都督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让司空元澄兼任尚书令。元澄上书说:“安定公应当可以出入宫禁,并参议重大事务。”诏令批准了他的请求。

  甲寅(十四日),北魏将领元遥击败了大乘贼,擒获法庆和他手下一百多人,将他们斩首并把首级送往洛阳。

  梁朝左游击将军赵祖悦在西硖石一带袭击了北魏军队,并以西硖石为根据地逼近寿阳,又筑起外城,将淮河周围的百姓都迁进来充实内城。将军田道龙等人分别去攻打北魏的各个寨堡,北魏扬州刺史李崇分别派遣众将领去抵抗。癸亥(二十三日),北魏派遣代理镇南将军崔亮攻打西硖石,又派镇东将军萧宝寅掘开淮河堰。

  【原文】


  冬,十月,乙酉,魏以胡国珍为中书监、仪同三司,侍中如故。

  甲午,弘化太守杜桂举郡降魏。〔〖胡三省注〗弘化地阙,盖亦缘边蛮郡也。〕

  初,魏于忠用事,自言世宗许其优转;太傅雍等皆不敢违,加忠车骑大将军。忠又自谓新故之际有定社稷之功,讽百僚令加己赏;雍等议封忠常山郡公。忠又难于独受,乃讽朝廷,同在门下者皆加封邑。雍等不得已复封崔光为博平县公,而尚书元昭等上诉不已。〔〖胡三省注〗魏主之立也,元昭亦同在门下,故上诉不已。〕太后敕公卿再议,太傅怿等上言:“先帝升遐,〔〖胡三省注〗《(礼)记·曲礼》曰:告丧曰天王登假。注云:登,上也;遐,已也;上已者,若仙去云耳。登,即升也。假,读与遐同。〕奉迎乘舆,侍卫省闼,乃臣子常职,不容以此为功。臣等前议授忠茅土,正以畏其威权,苟免暴戾故也。若以功过相除,悉不应赏,请皆追夺。”崔光亦奉送章绶茅土。表十余上,太后从之。

  高阳王雍上表自劾,称“臣初入柏堂,见诏旨之行一由门下,臣出君行,深知其不可而不能禁;〔〖胡三省注〗谓杀生予夺皆出于于忠之意,而以诏旨行之。〕于忠专权,生杀自恣,而臣不能违。忠规欲杀臣,赖在事执拒;〔〖胡三省注〗在事,谓在位任事之臣,此指言崔光。执拒,谓执不可而拒忠。〕臣欲出忠于外,在心未行,返为忠废。忝官尸禄,孤负恩私,请返私门,伏听司败。”〔〖胡三省注〗司败,即司寇也。〕太后以忠有保护之功,不问其罪。十二月,辛丑,以忠为太师,领司州牧,寻复录尚书事,与太傅怿、太保怀、侍中胡国珍入居门下,同厘庶政。〔〖胡三省注〗厘,治也。〕

  【译文】

  冬季,十月乙酉(十六日),北魏任命胡国珍为中书监、仪同三司,并保留侍中的职务。

  甲午(二十五日),弘化太守杜桂率领全郡投降北魏。

  当初,北魏的于忠掌握朝中权力,自称宣武帝答应加封他,太傅元雍等人都不敢违背圣旨,于是加封于忠为车骑大将军。于忠又自认为在新旧交替时有安定国家政权的功劳,示意官员们上书建议给他增加奖赏,因此元雍等议封于忠为常山郡公。于忠却又不敢独享,就示意给在门下省的人一同增加封地。元雍等人不得已只好又封崔光为博平县公,而尚书元昭等人不断地上书投诉。胡太后就命令大臣们再次商议,太傅元怿等人上书说:“先帝升天后,迎接新主、保护防卫,本是作臣子的正常职务,不应当把这个当作功劳。我们从前建议授与于忠封地,正因为畏惧他的威风和权势,不过想暂时免除残暴的行为。如果把功劳和过失相抵,全不应当奖赏,请求全部追还封赏。”崔光也送还封地和官爵,书表递上了十几份,太后终于采纳了。

  高阳王元雍上书自责,说道:“我刚刚进入柏堂时,看到圣上的诏书旨令都由门下省作主,臣子作主,国君执行,深知这种事不该发生但却不能禁止。于忠独揽朝权,随意生杀予夺,但是我不敢违抗。于忠一心想杀掉我,幸亏在位任事的崔光坚持不允许。我想把于忠逐出京外,心愿还没达到就被于忠破坏。我这样不理政务空食俸禄,辜负了圣上对我的恩惠,请将我免去职位遣返回家,心甘情愿地听从司寇的处置。”太后因为于忠有过保护她的功劳,没有查问他的罪过。十二月辛丑(疑误),任命于忠为太师,兼任司州牧,不久又重任录尚书事,和太傅元怿、太保元怀、侍中胡国珍居住在门下省,一同治理朝政。

  【原文】


  己酉,魏崔亮至硖石,赵祖悦逆战而败,闭城自守;亮进围之。

  丁卯,魏主及太后谒景陵。

  是冬,寒甚,淮、泗尽冻,浮山堰士卒死者什七八。

  魏益州刺史傅竖眼,性清素,民、獠怀之。龙骧将军元法僧代竖眼为益州刺史,〔〖胡三省注〗此魏之东益州也。〕素无治干,加以贪残,王、贾诸姓,本州士族,法僧皆召为兵。葭萌民任令宗因众心之患魏也,杀魏晋寿太守,以城来降,民、獠多应之;〔〖胡三省注〗葭,音家。任,音壬。〕益州刺史鄱阳王恢遣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张齐将兵三万迎之。法僧,熙之曾孙也。

  魏岐州剌史赵王谧,幹之子也,〔〖胡三省注〗赵郡王干见一百四十卷齐明帝建武二年,此于“王谧”之上逸“郡”字。〕为政暴虐。一旦,闭城门大索,执人而掠之,楚毒备至,又无故斩六人,阖城凶惧;众遂大呼,屯门,谧登楼毁梯以自固。胡太后遣游击将军王靖驰驲谕城人,城人开门谢罪,奉送管籥,乃罢谧剌史。谧妃,太后从女也。至洛,除大司农卿。〔〖胡三省注〗史言魏母后擅朝,城狐社鼠有所依凭。馹,音日。〕

  太后以魏主尚幼,未能亲祭,欲代行祭事;礼官博议,以为不可。太后以问侍中崔光,光引汉和熹邓太后祭宗庙故事,太后大悦,遂摄行祭事。〔〖胡三省注〗史言崔光逢女主之恶。〕

  魏南荆州刺史恒叔兴表请不隶东荆州,许之。〔〖胡三省注〗南荆隶东荆见上卷十一年。〕

  【译文】

  己酉(十七日),北魏崔亮来到硖石,赵祖悦迎战崔亮失败,只好闭城坚守,崔亮进兵包围了他们。

  丁卯(疑误),北魏孝明帝和太后参拜景陵。

  这一年冬季,异常寒冷,淮河、泗水都结了冰,浮山堰的兵士死掉十分之七八。

  北魏益州刺史傅竖眼,生性清淡简朴,百姓和獠人都依附他。龙骧将军元法僧代替傅竖眼作益州刺史,他一向缺乏政治才能,而且还非常贪婪残暴,姓王和姓贾的人,都是这个州的士族大户,元法僧都招收他们当兵。葭萌人任令宗因为众人心中都怨恨北魏,就杀了北魏晋寿太守,献城投降了梁朝,百姓、獠人大部分都响应他。益州刺史鄱阳王萧恢派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张齐率领三万兵马迎接他们。元法僧是元熙的曾孙。

  北魏岐州刺史赵王元谧,是元幹的儿子,他为政暴虐无道。一天,他命令关闭城门大肆搜捕,抓到人就拷打,施展各种酷刑,并且无故杀了六个人,全城人都惊恐万分。百姓就大声呼喊,攻占城门,元谧登上城楼毁坏了梯子来保护自己。胡太后派游击将军王靖骑着驿马晓谕城中百姓,城中百姓打开城门请罪,交还锁匙,于是罢免了元谧刺史的职务。元谧的妃子,是胡太后的侄女。元谧到了洛阳,被任命为大司农。

  胡太后因为孝明帝年龄尚幼,不能亲理朝政,便想代替他进行祭祀之事,礼官多方议论后认为不可以。太后以这事询问侍中崔光,崔光引用汉朝和熹邓太后祭宗庙的旧事,认为可以,太后非常高兴,于是代行祭祀的事务。

  北魏南荆州刺史桓叔兴上书请求不再隶属东荆州,被批准。

  【原文】

  〔南朝〕
梁高祖武皇帝 天监十五年(丙申 公元516年)

  春,正月,戊辰朔,魏大赦,改元熙平。

  魏崔亮攻硖石未下,与李崇约水陆俱进,崇屡违期不至。〔〖胡三省注〗李崇时镇寿阳。〕胡太后以诸将不壹,乃以吏部尚书李平为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将步骑二千赴寿阳,别为行台,节度诸军,如有乖异,以军法从事。萧宝寅遣轻车将军刘智文等渡淮,攻破三垒;二月,乙巳,又败将军垣孟孙等于淮北。李平至硖石,督李崇、崔亮等刻日水陆进攻,无敢乖互,〔〖胡三省注〗乖,异也。互,差也。〕战屡有功。

  上使左卫将军昌义之将兵救浮山,未至,康绚已击魏兵,却之。〔〖胡三省注〗《考异》曰:绚传:“十二月魏遣李昙定督众军来战。”按魏《帝纪》此年正月乃遣李平节度诸军,绚传误也。昙定,即平字也。〕上使义之与直閤王神念溯淮救硖石。〔〖胡三省注〗《考异》曰:《李崇传》:“衍遣赵祖悦袭据西硖石,又遣义之、神念帅水军泝淮而上,规取寿春。”按义之传,绚破魏军,义之乃救硖石,今从之。〕崔亮遣将军博陵崔延伯守下蔡,〔〖胡三省注〗下蔡县,汉属沛郡,梁置下蔡郡,属豫州。《水经注》:淮水自峡石北迳下蔡故城东本州来之城也。吴季札始邑延陵,后邑州来,故曰延州来季子。春秋,襄二年,蔡成公自新蔡迁于州来,谓之下蔡。淮之东岸又有一城,下蔡新城也。二城对据,翼带淮愤。按蔡有三:蔡州上蔡县,蔡仲始封之邑也;又有新蔡,蔡平侯自上蔡迁都于此;又有下蔡县,蔡成公所迁也。〕延伯与别将伊甕生夹淮为营。延伯取车轮去辋,削锐共辐,两两接对,揉竹为絙,〔〖胡三省注〗辋,车之牙,车輮也。辐,轮轑也。絙,大索也。〕贯连相属,并十余道,横水为桥,两头施大鹿卢,〔〖胡三省注〗鹿卢,圆转之木。〕出没随意,不可烧斫。既断赵祖悦走路,又令战舰不通,义之、神念屯梁城不得进。〔〖胡三省注〗呜呼,吾国之失襄阳,亦以水陆援断而诸将不进也!〕李平部分水陆攻硖石,克其外城;乙丑,祖悦出降,斩之,尽俘其众。

  胡太后赐崔亮书,使乘胜深入。平部分诸将,水陆并进,攻浮山堰;亮违平节度,以疾请还,随表辄发。平奏处亮死刑,太后令曰:“亮去留自擅,违我经略,虽有小捷,岂免大咎!但吾摄御万机,庶几恶杀,〔〖胡三省注〗亮,崔光之族弟也,故平奏不行。〕可特听以功补过。”魏师遂还。

  【译文】

  〔南朝〕梁武帝天监十五年(丙申 公元516年)

  春季,正月戊辰(初一),北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熙平。

  北魏崔亮攻打硖石城没能攻下来,就和李崇约定水陆并进,李崇多次违反约定时间不来。胡太后因为众将不和,就委任吏部尚书李平为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率领步兵、骑兵二千人赶到寿阳,另立行台,指挥调遣各部队,如果有违抗不听命令的人,便用军法来制裁。萧宝寅派轻车将军刘智文等人渡过淮河,攻破了三座营垒。二月乙巳(初八),又在淮河北部打败了将军垣孟孙等人。李平来到硖石,督促李崇、崔亮等军队限期水陆并进,没有人敢违背命令,几次作战都获胜。

  梁武帝派左卫将军昌义之领兵去解救浮山,军队没有赶到时,康绚已经开始攻打北魏军队,击退了他们。梁武帝派昌义之和直王神念溯淮河而上以援救硖石。崔亮派遣将军博陵人崔延伯驻守下蔡,崔延伯和副将伊甕生沿着淮河两岸扎营。崔延伯把车轮的外周去掉,把轮辐削尖,每两辆车对接在一起,用柔软的竹子作成竹索,连贯并列起来,十多辆车并在一起,横在水里作为桥梁,两头设置大辘轳,使桥可以随意出没,不容易烧毁。既切断了赵祖悦的逃路,又使战船不能通行,昌义之、王神念驻扎在梁城不能够前进。李平部署军队分水陆攻打硖石,攻克了外城。乙丑(二十八日),赵祖悦出城投降,被杀掉,他的部下都被俘获。

  胡太后赐给崔亮书信,命令他乘胜深入。李平分派各将领从水旱两路一同出发,攻打浮山堰。崔亮违抗李平的指挥,借口患病请求撤还,并且刚刚上书就撤军了。李平上书建议判处崔亮死刑,太后下命令说:“崔亮进退自作主张,违背了我的战略计划,虽然获得了一些小的胜利,怎么能免除大的罪过!但是我日理万机,希望不要轻易杀戮,可以听任他将功赎罪。”于是北魏军队就返回了。

  【原文】


  魏中尉元匡奏弹于忠:“幸国大灾,专擅朝命,裴、郭受冤,〔〖胡三省注〗谓裴植、郭祚。〕宰辅黜辱。〔〖胡三省注〗谓高阳王雍被黜,后又以授忠茅土,乞自贬退也。〕又自矫旨为仪同三司、尚书令,领崇训卫尉,原其此意,欲以无上自处。既事在恩后,〔〖胡三省注〗恩后,谓赦恩之后也。〕宜加显戮,请遣御史一人就州行决。〔〖胡三省注〗于忠时为冀州刺史,欲就州戮之。〕自去岁世宗晏驾以后,皇太后未亲览以前,诸不由阶级,或发门下诏书,或由中书宣敕,擅相拜授者,已经恩宥,正可免罪,并宜追夺。”太后令曰:“忠已蒙特原,无宜追罪;余如奏。”

  匡又弹侍中侯刚掠杀羽林。刚本以善烹调为尝食典御,〔〖胡三省注〗尝食典御,魏官也,掌调和御食,温凉寒热,以时供进则尝之。或曰:“尝”当作“尚”,平、去二字通用。〕凡三十年,以有德于太后,〔〖胡三省注〗事见上年。〕颇专恣用事,王公皆畏附之。廷尉处刚大辟。太后曰:“刚因公事掠人,邂逅致死,于律不坐。”少卿陈郡袁翻曰:“‘邂逅’,谓情状已露,隐避不引,〔〖胡三省注〗不引,谓不引伏也。〕考讯以理者也。今此羽林,问则具首,刚口唱打杀,挝筑非理,安得谓之‘邂逅’!”太后乃削刚户三百,解尚食典御。

  【译文】

  北魏中尉元匡上书揭发于忠“借着国家有难,独揽大权,使裴植、郭祚蒙受冤屈,宰相贬黜受辱,并且又自己假造圣旨当了仪同三司、尚书令,还兼任崇训卫尉。推论他的这番心意,是想自处至尊之位,既然事情发生在大赦之后,应当公开诛戮,请求派一位御史到州里去执行处决。自从去年宣武帝去世以后,皇太后没能亲理朝政,因此以前各种事不按规定办理,有的由门下省发出诏书,有的由中书省宣布敕令,擅自相互封任,已经受到皇恩宽恕的,确实应当免罪,但也应当追回封授。”皇太后说:“于忠已经受到了特别的宽恕,不好再追究罪责了,其他的都同意你的意见。”

  元匡又弹劾侍中侯刚捕杀羽林卫士。侯刚本来凭着善于烹调作了尚食典御,大约作了三十年。因为对太后有恩,非常专横霸道,王公大臣都害怕他并且依附他。廷尉判处侯刚死刑,太后说:“侯刚是为公事抓人,不经意使人死掉了,按法律不应处死。”少卿陈郡人袁翻说:“您所谓的‘不经意’是指罪证已经暴露,却掩藏起来不肯招认,于是就按法律拷问他们。现在被侯刚打死的这个羽林卫士,问他什么就供认什么,侯刚却嘴里大叫打死他,无理拷打,怎能说是‘不经意’!”于是太后才削除了侯刚三百户封邑,解除了他尚食典御的职务。

  【原文】


  三月,戊戌朔,日有食之。

  魏论西硖石之功。辛未,以李崇为骠骑将军,加仪同三司,李平为尚书右仆射,崔亮进号镇北将军。亮与平争功于禁中,太后以亮为殿中尚书。

  魏萧宝寅在淮堰,上为手书诱之,使袭彭城,许送其国庙及室家诸比还北;〔〖胡三省注〗诸从,犹群从也。〕宝寅表上其书于魏朝。

  夏,四月,淮堰成,长九里,下广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树以杞柳,军垒列居其上。

  或谓康绚曰:“四渎,天所以节宣其气,不可久塞,〔〖胡三省注〗《国语》,周太子晋曰:“古之长民者,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不宝泽。夫山,土之聚也;薮,物之归也;川,气之导也;泽,水之钟也。天地成而聚于高,归物于下,疏为川谷以导其气,陂塘污庳以钟其美。”〕若凿湫东注,则游波宽缓,堰得不坏。”绚乃开湫东注。又纵反间于魏曰:“梁人所惧开湫,不畏野战。”萧宝寅信之,凿山深五丈,开湫北注,水日夜分流犹不减,〔〖胡三省注〗丁度集韵:鲆,与湫同,将由翻。〕魏军竟罢归。水之所及,夹淮方数百里。李崇作浮桥于硖石戍间,又筑魏昌城于八公山东南,以备寿阳城坏。居民散就冈垄,〔〖胡三省注〗山脊为冈,高丘为陇。〕其水清澈,俯视庐舍冢墓,了然在下。

  初,堰起于徐州境内,〔〖胡三省注〗浮山在钟离郡界,梁置徐州于钟离。〕刺史张豹子宣言,谓己必掌其事;既而康绚以他官来监作,豹子甚惭。俄而敕豹子受绚节度,豹子遂谮绚与魏交通,上虽不纳,犹以事毕征绚还。〔〖胡三省注〗绚还则堰坏矣。〕

  【译文】

  三月戊戌朔(初一),出现日食。

  北魏朝廷议论给西硖石之战中的将领行赏,辛未(初四),任命李崇为骠骑将军,加封仪同三司,李平为尚书右仆射,崔亮增加镇北将军的封号。崔亮和李平在朝廷中争夺功劳,最后太后让崔亮作了殿中尚书。

  北魏萧宝寅驻扎在淮河坝上,梁武帝写了亲笔信招诱他,让他攻打彭城,答应把他的国庙和妻妾弟兄子侄们送到北方,萧宝寅把梁武帝的信呈交给北魏朝廷。

  夏季,四月,淮河大坝修成,长九里,下宽一百四十丈,上宽四十五丈,高二十丈,种上了杞柳树,军营就驻扎在坝上。

  有人对康绚说:“四河,是天用来宣泄它的‘真气’的,不能够长久地阻塞它,如果凿开湫水向东灌,那么流水宽缓,大坝才能不破坏。”康绚就凿开湫水东灌。又对北魏使用反间计,说:“梁朝人怕的是掘开湫水,不怕攻城野战。”萧宝寅相信了,凿山五丈多深,掘开水向北灌注,水日夜分流仍然不见减少,北魏军队竟然撤军回去了。水到之处,沿淮河方圆数百里都成了泽国。李崇在硖石戌之间搭起浮桥,又在八公山东南筑起魏昌城,来防备寿阳城被毁坏,居民们分散到山丘上。水非常清流澈,向下俯视,房屋墓穴都清晰地浮在水中。

  起初,淮河坝从徐州境内建起,刺史张豹子宣称,认为自己一定能掌管这件事,等到后来康绚以其他的官职来监督建坝,张豹子非常恼怒。不久,张豹子受令由康绚管辖,他就诬告康绚和北魏勾通,梁武帝虽然没有听信他的话,却用工程完毕为理由召回了康绚。

  【原文】


  魏胡太后追思于忠之功,曰:“岂宜以一谬弃其余勋!”〔〖胡三省注〗胡后以于忠拥护为功;若忠之专横,其谬固非一也。〕复封忠为灵寿县公,亦封崔光为平恩县侯。

  魏元法僧遣其子景隆将兵拒张齐,齐与战于葭萌,大破之,屠十余者,遂围武兴。法僧婴城自守,境内皆叛,法僧遣使间道告急于魏。魏驿召镇南军司傅竖眼于淮南,以为益州刺史、西征都督,将步骑三千以赴之。竖眼入境,转战三日,行二百余里,九遇皆捷。五月,竖眼击杀梁州刺史任太洪。民、獠闻竖眼至,皆喜,迎拜于路者相继。〔〖胡三省注〗民、僚恶法僧而怀竖眼,故迎之者属路。任,音壬。〕张齐退保白水,竖眼入州,〔〖胡三省注〗入武兴也。〕白水以东民皆安业。

  魏梓潼太守苟金龙领关城戍主,梁兵至,金龙疾病,不堪部分,其妻刘氏帅厉城民,乘城拒战,百有余日,士卒死伤过半。戍副高景谋叛,刘氏斩景及其党与数千人,〔〖胡三省注〗数千,当作数十。〕自余将士,分衣减食,劳逸必同,莫不畏而怀之。井在城外,为梁兵所据。会天大雨,刘氏命出公私布绢及衣服悬之,绞而取水,城中所有杂物悉储之。〔〖胡三省注〗杂物,谓瓶、罂、瓮、盎之属。〕竖眼至,梁兵乃退,魏人封其子为平昌县子。

  【译文】

  北魏胡太后追忆于忠的功劳,说:“怎么能凭着一次错误就不承认他的其他功绩!”便重新封于忠为灵寿县公,也封崔光为平恩县侯。

  北魏元法僧派他的儿子元景隆带兵抗击张齐,张齐与景隆在葭萌作战,大败景隆,在十多个城市进行屠杀,最后包围了武兴。元法僧闭城固守,境内军民都背叛了他,元法僧派使节从小路去向北魏告急。北魏用驿车从淮南召回镇南军司傅竖眼,让他作益州刺史、西征都督,率领步兵、骑兵三千人开赴武兴。傅竖眼进入武兴境内,转战三天,走了二百多里,作战九次都取得胜利。五月,傅竖眼杀死了梁州刺史任太洪。百姓、獠人听说傅竖眼来到,都很高兴,在路上欢迎接待的人络绎不绝。张齐退回去保卫白水,傅竖眼进入梁州,白水城以东的百姓都安居乐业了。

  北魏梓潼太守苟金龙兼任关城戍主,梁朝军队来到时,苟金龙病重,不能指挥。他的妻子刘氏率领振作的城中百姓,凭借城池抗击敌兵,打了一百多天,兵士死伤过半。副将高景阴谋叛变,刘氏杀掉高景以及他的同党几十人,对剩下的将士,平分粮食和衣物,劳逸相同,众人莫不既畏惧她又依赖她。水井位于城外,被梁兵把守,正赶上天下大雨,刘氏命令拿出公家和私人的布、绢和衣服接雨,然后绞布取水,用城里所有的器具储存水。傅竖眼来到,梁兵才撤退,北魏封她的儿子为平昌县子。

  【原文】


  六月,庚子,以尚书令王莹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袁昂为左仆射,吏部尚书王暕为右仆射。暕,俭之子也。〔〖胡三省注〗王俭,齐初佐命。〕

  张齐数出白水,侵魏葭萌,傅竖眼遣虎威将军强虬攻信义将军杨兴起,杀之,复取白水。宁朔将军王光昭又败于阳平,张齐亲帅骁勇二万余人与傅竖眼战。秋,七月,齐军大败,走还,小剑、大剑诸戍皆弃城走,〔〖胡三省注〗今剑州剑门县有大剑山,又有小剑山在其西北三十里,又有小剑故城在益昌县西南五十里。大剑虽号天险,有阨塞可守,崇墉之间,径路颇夷。小剑则凿石架阁,有不容越,李白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者是也。〕东益州复入于魏。

  八月,乙巳,魏以胡国珍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国珍年老,太后实不欲令出,止欲示以方面之荣;竟不行。

  康绚既还,张豹子不复修淮堰。九月,丁丑,淮水暴涨,堰坏,其声如雷,闻三百里,〔〖胡三省注〗闻,音问。〕缘淮城戍村落十余万口皆漂入海。初,魏人患淮堰,以任城王澄为大将军、大都督南讨诸军事,勒众十万,将出徐州来攻堰;尚书右仆射李平以为“不假兵力,终当自坏。”及闻破,太后大喜,赏平甚厚,澄遂不行。

  【译文】

  六月庚子(初五),梁朝任命尚书令王莹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任命尚书右仆射袁昂为左仆射,吏部尚书王为右仆射。王暕,是王俭的儿子。

  张齐多次从白水出兵,侵犯北魏的葭萌,傅竖眼派虎威将军强虬攻打信义将军杨兴起,杀死了他,重新夺取了白水。宁朔将军王光昭又在阴平被打败,张齐亲自率领二万多勇士和傅竖眼作战。秋季,七月,张齐的军队大败,逃了回去,小剑、大剑两地的驻军都弃城逃跑,东益州重新回归北魏。

  八月乙巳(十一日),北魏任命胡国珍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胡国珍年老,太后实际上不想让他出行,只不过想给他统治一方的荣誉,所以最终也没有出行。

  康绚回去之后,张豹子不再修建淮河堰。九月丁丑(十三日),淮河水急剧上涨,河堰被冲毁,决堤声象雷鸣一样,三百里以内都能听到。沿着淮河的城镇村庄有十多万人被漂入海中。当初,北魏人担心淮河堰的修建会造成危害,就任命任城王元澄为大将军、大都督南讨诸军事,统率十万大军,即将从徐州出兵攻打淮河堰,尚书右仆射李平认为:“不需要动用兵力,淮河堰最后也会自己毁掉。”等到听说河堰已冲毁,太后非常高兴,赏赐李平很多东西,元澄于是也没有出兵。

  【原文】


  壬辰,大赦。

  魏胡太后数幸宗戚勋贵之家,侍中崔光表谏曰:“《礼》:诸侯非问疾吊丧而入诸臣之家,谓之君臣为谑。〔〖胡三省注〗《(礼)记·礼运》之辞也。注云:无故而相之,是戏谑也,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数如夏氏,以取弑焉。〕不言王后夫人,明无适臣家之义。夫人,父母在有归宁,没则使卿宁。〔〖胡三省注〗《左传》庄二十七年冬,杞伯姬来,归宁也。杜预注曰:宁,问父母安否。襄十二年,楚司马子庚聘于秦,为夫人宁,礼也。注曰:诸侯夫人,父母既没,归宁使卿,故曰礼。〕汉上官皇后将废昌邑,霍光,外祖也,亲为宰辅,后犹御武帐以接群臣,〔〖胡三省注〗事见二十四卷汉昭帝元平元年。〕示男女之别也。今帝族方衍,勋贵增迁,祗请遂多,将成彝式。〔〖胡三省注〗方衍,谓生子也。增迁,谓增秩迁官也。祗,敬也宗戚勳贵之家,凡有吉庆,皆有吉庆,皆请太后临幸。〕愿陛下简息游幸,则率土属赖,含生仰悦矣。”

  任城王澄以北边镇将选举弥轻,恐贼虏窥边,山陵危迫,〔〖胡三省注〗魏自显祖以上,山陵皆在云中。〕奏求重镇将之选,修警备之严,诏公卿议之。廷尉少卿袁翻议,〔〖胡三省注〗秦、汉以来九卿各一卿,魏太和十五年九卿各置少卿,盖放周官六卿有小宰、小司徒、小宗伯、小司马、小司寇、小司空之遗制也。〕以为:“比缘边州郡官不择人,唯论资级。或值贪污之人,广开戍逻,多置帅领;或用其左右姻亲;或受人货财请属。皆无防寇之心,唯有聚敛之意。其勇力之兵,驱令抄掠,若值强敌,即为奴虏,如有执获,夺为己富。其羸弱老小之辈,微解金铁之工,少闲草木之作,〔〖胡三省注〗解,晓也。闲,习也。〕无不搜营穷垒,苦役百端。自余或伐木深山,或芸草平陆,贩贸往还,相望道路。此等禄既不多,赀亦有限,皆收其实绢,给其虚粟,穷其力,薄其衣,用其功,节其食,绵冬历夏,加方疾苦,死于沟渎者什常七八。〔〖胡三省注〗自古至今,守边之兵皆病于此。贸,音茂。〕是以邻敌伺间,扰我疆埸,皆由边任不得其人故也。愚谓自今已后,南北边诸藩及所统郡县府佐、统军至于戍主,皆令朝臣王公已下各举所知,必选其才,不拘阶级;若称职及败官,并所举之人随事赏罚。”太后不能用。〔〖胡三省注〗埸,音亦。〖按〗埸,不同于“場(场)”。埸:界限,边界。疆埸,即疆界、疆域也。〕及正光之末,北边盗贼群起,遂逼旧都,犯山陵,如澄所虑。〔〖胡三省注〗正光四年,破六韩拔陵、卫可孤等反,孝昌初年,云中没矣。〕

  【译文】

  壬辰(二十八日),梁朝颁布大赦令。

  北魏胡太后多次驾临皇室贵戚以及功臣显贵的家中,侍中崔光上书劝谏说:“《礼记》上讲,诸侯如果不是为了慰问病人或追悼死人而进入大臣的家中,就叫作君臣之间失礼戏谑。没有提到王后夫人,是为了表明她们根本没有去大臣家的道理。诸侯的夫人,父母在时可以回家问侯,父母不在就派大臣去问侯。汉朝的上官皇后将要废掉昌邑王时,霍光是她的外祖父,担任宰相,皇后仍然悬挂武帐来接见众大臣,是为了表明男女要加以区分。现在皇族正当繁衍兴盛之时,宗戚勋贵升官的很多,请您的人就多起来了,快要成为常规了。希望您减少和停止出游探视,如此则天下归心,众生仰戴。”

  任城王元澄认为对北部边境的守将选择任用得太轻率,难以放心,恐怕敌人会觊觎边境,皇陵受到危害,于是上书请求注重守边将领的选派,严整防守的纪律,胡太后下令让百官商议这个意见。廷尉少卿袁翻认为:“近来过境州郡中,封官从不按照人才选择,只是论资排辈。有时碰上贪污的官员,大量开设哨所,过多地设置将领,有的人重用他的亲属,有的人接受别人求官的贿赂,全无防范敌人的意识,只有聚敛钱财和贪心。那些勇猛有力的兵士,就被驱赶着去抢劫掠夺,如果碰到强大的敌兵,就被俘虏,如果捕获到东西,就变成自己的财富。那些瘦弱年老和年少的人,稍微懂一些冶炼技艺以及木工手艺的,都被从营垒中搜寻出来,让他们遭受百般的苦役。其余的人有的在深山中伐木,有的在平地锄草,来回贩运作买卖的人在路上川流不息。这些人的钱饷不足,供给也有限,都收他们实绢,不给他们现粮,用尽他们的精力,减少他们的衣物,使用他们的人工,却限制他们饮食,让他们一年四季不止息地干,再加上疾病劳苦,死在沟壕中的人十有七八。因此,境外的敌人寻找时机来侵扰我们的边境,这都是由于边境官员的任用不能称职造成的。我认为从现在开始,南北边境各藩镇以及所管辖的各郡县府佐、统军到戍主,都应由朝廷大臣中王公以下的人举荐他们所了解的人来担任,一定要选拔合适的人才,不拘于出身等级,如果所推荐的人称职或渎职,就连同举荐的人一同赏或罚。”太后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到了正光末年,北部边郡的强盗蜂拥而起,终于逼近旧都,侵犯皇陵,正象元澄所担心的那样。

  【原文】


  冬,十一月,交州刺史李畟斩交州反者阮宗孝,传首建康。

  初,魏世宗作瑶光寺,未就,是岁,胡太后又作永宁寺,〔〖胡三省注〗《水经注》:穀渠南流,出太尉、司徒两坊间,水西有永宁寺。〕皆在宫侧;又作石窟寺于伊阙口,皆极土木之美。而永宁尤盛,有金像高丈八者一,如中人者十,玉像二。为九层浮图,掘地筑基,下及黄泉;〔〖胡三省注〗杜预曰:地中之泉,故日黄泉。〕浮图高九十丈,上刹复高十丈,〔〖胡三省注〗刹,柱也,浮图上柱;今谓之相轮。〕每夜静,铃铎声闻十里。佛殿如太极殿,南门如端门。僧房千间,珠玉锦绣,骇人心目。自佛法入中国,塔庙之盛,未之有也。〔〖胡三省注〗汉永明〔〖胡三省注〗平〕中,佛法入中国,佛弟子收奉舍利,建宫宇,号为塔,亦胡言,犹宗庙也,故世称塔庙。〕扬州刺史李崇上表,以为“高祖迁都垂三十年,〔〖胡三省注〗迁都见一百三十八卷齐世永明十一年。〕明堂未修,太学荒废,城阙府寺颇亦颓坏,非所以追隆堂构,〔〖胡三省注〗书大诰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仪刑万国者也。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胡三省注〗《尔雅》曰:唐、蒙、女萝,兔丝。《释名》曰:唐也,蒙也,女萝也,兔丝也,一物四名。《毛氏诗传》曰:女萝,兔丝。兔丝,松萝也。陆玑《草木疏》曰:兔丝,蔓连草上生,黄赤如金,合药兔丝子是也。松萝,自蔓松上生,枝正青,与兔丝殊异。《本草》曰:兔丝生川泽田野,蔓延草木之上,瞿麦,一名燕麦,又名雀麦,其苗与麦同,但穗细长而疏。言兔丝有丝之名而不可以织,燕麦有麦之名而不可以食。《古歌》曰:田中兔丝,如何可络!道边燕麦,何尝可获!《诗》云: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皆谓有名无实也。〕事不两兴,须有进退;宜罢尚方雕靡之作,省永宁土木之功,减瑶光材瓦之力,分石窟镌琢之劳,及诸事役非急者,于三时农隙修此数条,使国容严显,礼化兴行,不亦休哉!”太后优令答之,而不用其言。

  【译文】

  冬季,十一月,梁朝交州刺史李畟杀死了交州叛乱的阮宗孝,将他的首级送到了国都建康。

  当初,北魏宣武帝修建瑶光寺,没能建成。这一年,胡太后又修建永宁寺,都建在宫殿旁边。又在伊阙口修筑了石窟寺,都穷尽了土木建筑的华美。其中永宁寺尤其壮丽,有一座高一丈八尺的金像,十座普通人高的金像,两座玉像。还建了一座九层佛塔,挖筑地基时,把地下的泉水都挖出来了。佛塔高九十丈,顶上面的柱子还有十丈高,每当夜深人静,塔上的铃铎声十里以外都听得到。佛殿如同太极殿,南门如同端门。其中有一千间僧人住房,珍珠玉石锦绣琳琅,使人心摇目眩。自从佛教传入中原,这样壮观的塔庙从未有过。扬州刺史李崇上书,认为:“高祖迁都将近三十年了,宫殿没能加以修筑,太学也荒废了,城楼府庙也很多都残破了,这不是发扬光大祖宗的基业,作为万国表率的样子。现在国子监虽然有学官的名义,却没有教授学生的实际效用,这与那不能纺织的兔丝、不能收获的燕麦、不能簸扬的南箕、不能盛酒的北斗有什么不同呢?事情不能两全其美,应当有进有退,所以应当停止尚方署中雕缕奢靡的劳作,节减永宁寺土木修建的事情,减少瑶光寺木材砖瓦的费用,分散修筑石窟的劳力,连同那些不急用的劳役一同都加以减省,等到农闲时节再修建上面所说那些需修缮的建筑,使国家威严显赫,礼仪教化大兴,岂不是真正美好吗?”太后宽容地回答了他的建议,却没有采用他的意见。

  【原文】


  太后好事佛,民多绝户为沙门,〔〖胡三省注〗家有一子,出为沙门,其户绝矣。〕高阳王友李瑒上言:“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不孝之大无过于绝祀。〔〖胡三省注〗孔子曰:“五刑之属三千,其罪莫大于不孝。”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瑒,又音畅。〕岂得轻纵背礼之情,肆其向法之意,一身亲老,弃家绝养,缺当世之礼而求将来之益!〔〖胡三省注〗佛法以今世修种为来生因果。〕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胡三省注〗《论语》载孔子答子路之言。〕安有弃堂堂之政而从鬼教乎!又,今南服未静,众役仍烦,百生之情,实多避役,若复听之,恐捐弃孝慈,比屋皆为沙门矣。”都统僧暹等忿瑒谓之“鬼教”,以为谤佛,〔〖胡三省注〗魏有沙门统,谓之都统,犹今都僧录。〕泣诉于太后。太后责之。瑒曰:“天曰神,地曰祗,人曰鬼。《传》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然则明者为堂堂,幽者为鬼教。佛本出于人,名之为鬼,愚谓非谤。”太后虽知瑒言为允,难违暹等之意,罚瑒金一两。

  魏征南大将军田益宗求为东豫州刺史,以招二子,太后不许,竟卒于洛阳。〔〖胡三省注〗田益宗二子叛见上卷十三年。〕

  柔然伏跋可汗,壮健善用兵,是岁,西击高车,大破之,执其王弥俄突,系其足于驽马,顿曳杀之,漆其头为饮器。〔〖胡三省注〗弥俄突杀柔然佗汗见上卷七年。〕邻国先羁属柔然后叛去者,伏跋皆击灭之,其国复强。

  【译文】

  胡太后喜欢从事佛事,因此百姓很多都绝了后代使自己的独生子成为和尚,高阳王的朋友李瑒上书说:“三千种罪过没有比不孝更大的,最大的不孝又没有超过断绝香火后代的,怎么能轻易地纵容百姓们违反礼法之情,抛弃他们遵奉法令之意,独生子对年老双亲丢下不奉养,用违背现世的礼法去求得来世的善报呢!孔子说‘不知什么是生,怎么知道什么是死?’怎么能放弃光明正大的礼政去听信那鬼邪之教呢!并且,现在南面的兵戈还没有平息,各种劳役仍然不断,百姓的心思实际上是想逃避劳役,如果再听任他们这样下去,恐怕会丢弃孝道慈爱,家家户户都作和尚了。”都统僧暹等人气愤于李瑒所说的“鬼教”,认为他是在诽谤佛教,对胡太后哭泣着控诉他。太后责备李瑒,李瑒说:“天叫神,地叫祗,人叫鬼。《礼记》中说:‘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因此明者称为堂堂,幽者称为鬼教。佛是由人变成的,叫它是鬼,我认为不能说是诽谤。”胡太后虽然明白李瑒的话正确,却难以违背僧暹等人的心愿,便罚了李瑒一两黄金。

  北魏征南大将军田益宗请求去作东豫州刺史,以便去招降他的两个叛乱的儿子,胡太后不答应,最后他死在了洛阳。

  柔然国的伏跋可汗,身体壮实高大,善于作战。这一年,他西攻高车,攻破高车城,抓获高车王弥俄突,把他的脚拴在马后面,拖死了他,又把他的头用来作了饮酒的器皿。邻国中凡是从前归属柔然后来又叛变的,都被伏跋消灭,伏跋的国家重新强大起来。

  【原文】

  〔南朝〕
梁高祖武皇帝 天监十六年(丁酉 公元517年)

  春,正月,辛未,上祀南郊。

  魏大乘余贼复相聚,〔〖胡三省注〗沙门法庆之馀党也。〕突入瀛州,刺史宇文福之子员外散骑侍郎延帅奴客拒之。贼烧斋阁,延突火抱福出外,肌发皆焦,勒众苦战,贼遂散走,追讨,平之。

  甲戌,魏大赦。

  魏初,民间皆不用钱,高祖太和十九年,始铸太和五铢钱,遣钱工在所鼓铸。民有欲铸钱者,听就官炉,铜必精练,无得淆杂,世宗永平三年,又铸五铢钱,禁天下用钱不依准式者。既而洛阳及诸州镇所用钱各不同,商货不通。尚书令任城王澄上言,以为:“不行之钱,律有明式,指谓鸡眼、镮凿,〔〖胡三省注〗鸡眼者,谓钱薄小,其眼如鸡眼也。鐶凿云者,谓凿好以取铜,仅存其肉也。〕更无余禁。计河西诸州今所行者悉非制限,昔来绳禁,愚窃惑焉。又河北既无新钱,复禁旧者,专以单丝之缣、疏缕之布 、狭幅促度、不中常式,裂匹为尺,以济有无,徒成杼轴之劳。〔〖胡三省注〗杼,《说文》:机之持纬者。〕不免饥寒之苦,殆非所以救恤冻馁,子育黎元之意也。钱之为用,贯繦相属,不假度量,平均简易,济世之宜,谓为深允。乞并下诸方州镇,其太和与新铸五铢及古诸钱方俗所便用者,但内外全好,虽有大小之异,并得通行,贵贱之差,自依乡价。庶货环海内,公私无壅。其鸡眼、镮凿及盗铸、毁大为小、生新巧伪不如法者,据律罪之。”诏从之。然河北少钱,民犹用物交易,钱不入市。

  【译文】

  〔南朝〕梁武帝天监十六年(丁酉 公元517年)

  春季,正月辛未(初九),梁武帝在南郊祭天。

  北魏大乘流匪重新聚集起来,冲入瀛州,刺史宇文福的儿子员外散骑侍郎宇文延率领手下的奴仆和佃客抗拒敌兵。流匪烧了斋门,宇文延冲入火中抱出宇文福,他的身体头发都被烧焦,仍然督促众人苦战,流匪终于逃散,他又率兵追杀,消灭了流匪。

  甲戌(十二日),北魏大赦天下。

  北魏初建立时,民间都不使用钱币,孝文帝太和十九年时,开始铸造太和五铢钱,派钱工在工场铸造。百姓中有想铸钱的人,就让他们到国家的铸炉去铸造,铜一定要精炼,不能混杂。宣武帝永平三年,又铸造五铢钱,禁止国内使用不合标准的钱。这样不久,由于洛阳和各州镇所用钱各不相同,商品货物不能交换、流通。尚书令任城王元澄上书,认为:“不通行的钱,法律有明文规定,指那些薄小、凿边的钱币,再没有其他的限禁。估计河南各州现在所通行的钱币都不是禁止行列里的,从前发生禁止的事,我感到很困惑。另外,河北既没有新钱,又禁止使用旧钱,专以单丝细绢、疏线粗布,其尺幅不足、不合常规的布,裁整匹为零尺,来赒济困难的人,白白浪费了纺织的劳作。这样并不能免除饥寒困苦,几乎不是救助冻馁、抚育子民百姓的本意钱的使用,用绳子穿起来,不用凭借度量工具,既公平又简易,是方便百姓的好办法,确实是再合适不过了的。请求同时命令各个州镇,不管是太和钱还是新铸的五铢钱,以及古时通行的钱币,凡是地方上一直使用的,只要里外都好,即使有大小的区别,也都一起通行,贵贱的差别,分别按乡里的物价折合。这样,贷物在海内都可流通,公家、私人都可以开展贸易,财物再也不会积压了。那些专铸薄小之钱、凿边之钱、盗铸钱币、将大钱化成小钱以及用各种花招造假钱的人,一律按法律治裁。”胡太后下令同意他的意见。但由于河北缺少钱币,百姓仍然以物易物,钱币不能在市面流通。

  【原文】


  魏人多窃冒军功,尚书左丞卢同阅吏部勋书,因加检核,得窃阶者三百余人,乃奏:“乞总集吏部、中兵二局勋簿,对句奏案,〔〖胡三省注〗句,考也,稽也。〕更造两通,一关吏部,一留兵局。又,在军斩首成一阶以上者,即令行台军司给券,当中竖裂,一支付勋人,〔〖胡三省注〗此韩愈寄崔立之诗所谓“当如合分支”者也,今人亦谓析产文契为分支帐。〕一支送门下,以防伪巧。”太后从之。同,玄之族孙也。〔〖胡三省注〗卢玄见一百二十二卷宋文帝元嘉八年。〕

  中尉元匡奏请取景明元年已来内外考簿、吏部除书、中兵勋案并诸殿最,欲以案校窃阶盗官之人,太后许之。尚书令任城王澄表以为:“法忌烦苛,治贵清约。御史之体,风闻是司,若闻有冒勋妄阶,止应摄其一簿,研检虚实,绳以典刑。岂有移一省之案,〔〖胡三省注〗取尚书省之案赴御史台,所谓移也。〕寻两纪之事,〔〖胡三省注〗自景明元年至是年凡十八年。今言两纪之事,盖景明初所叙阶勳,皆太和末淮,汉用兵所上勳人名籍也。〕如此求过,谁谌其罪!斯实圣朝所宜重慎也。”太后乃止。又以匡所言数不从,虑其辞解,〔〖胡三省注〗辞解者,辞职解官也。〕欲奖安之,乃加镇东将军。二月,丁未,立匡为东平王。〔〖胡三省注〗为匡治棺攻澄张本。〕

  【译文】

  北魏很多人假冒军功,尚书左丞卢同查阅吏部的功绩簿,并加以审核,发现了三百多个冒取官位的人,于是上奏说:“请求集中吏部、中兵二局的功劳簿,核对审查上报的文书,抄写二份,一份放在吏部、一份存放兵局。另外,在军队里杀敌可升一级以上的人,就命令行台军司颁发证书,证书从中间竖着分开,一份交给立功的人,一份送交门下省,以便防止耍花招作假。”胡太后听从了他的建议。卢同是卢玄的族孙。

  中尉元匡上书请求把景明元年以来内外考核的帐簿、吏部任职的文书、中兵的功劳查询记录,以及历次考核中的最高等和最低等的名单都取出来,以便核查冒功盗官的人,胡太后批准了他的请求。尚书令任城王元澄上书认为:“律法最怕烦杂苛刻,治政贵在清平简约。御史台的职责,在于有所风闻就可以上奏,如果知道有冒取功劳官职的人,只须取一本簿籍,调查检验出真假,绳之以法便可。怎能取尚书省的全部档案到御史台去审查,查找二十多年的旧帐,象这样追查过失,谁能受得了这种罪责!这实在是贤圣的王朝应当慎重对待的事。”胡太后这才停止追究。胡太后又因为元匡的多次建议都没有被采纳,怕他提出辞职,想要奖励安慰他,就加封他为镇东将军。二月丁未(十六日),又封元匡为东平王。

  【原文】


  三月,丙子,敕织官,文锦不得为仙人鸟善之形,〔〖胡三省注〗织官,犹汉之织室令、丞也。〕为其裁剪,有乖仁恕。

  丁亥,魏广平文穆王怀卒。

  夏,四月,戊申,魏以中书监胡国珍为司徒。

  诏以宗庙用牲,有累冥道,〔〖胡三省注〗冥,幽也。幽则有鬼神;冥道,鬼神之道也。〕宜皆以面为之。〔〖胡三省注〗《考异》曰:梁《帝纪》,此诏在四月甲子。《南史》云在二月,云“祈告天地宗庙,以去杀之理欲被之含识,郊庙牲牷皆代以麵,其山川诸祀则否。”按长曆是月辛卯朔,无甲子。《隋志》但云四月,亦不云郊祀去牲,今从之。〕于是朝野喧哗,以为宗庙去牲,乃是不复血食,帝竟不从。八坐乃议以大脯代一元大武。〔〖胡三省注〗《礼记·曲礼》:牛曰一元大武。郑玄曰:元,头也。武,迹也。〕

  秋,八月,丁未,诏魏太师高阳王雍入居门下,参决尚书奏事。〔〖胡三省注〗“魏”字当在“诏”字之上。〕

  冬,十月,诏以宗庙犹用脯脩,〔〖胡三省注〗郑玄曰:脯,干肉也。脩,锻脩也。薄析曰脯,棰之而施薑桂曰锻脩。〕更议代之,于是以大饼代大脯,其余尽用蔬果。又起至敬殿、景阳台,置七庙座,每月中再设净馔。

  乙卯,魏诏:北京士民未迁者,悉听留居为永业。〔〖胡三省注〗魏以代郡为北京。〕

  【译文】

  三月丙子(十五日),梁朝下令给织官,命令锦纹不能织仙人鸟兽的形状,因为这样剪裁起来,违背了仁爱。

  丁亥(二十六日),北魏广平文穆王元怀去世。

  夏季,四月戊申(十八日),北魏任命中书监胡国珍为司徒。

  梁武帝在诏书中认为宗庙中祭祀用牲畜,有违于鬼神之道,应当都用面粉去作。于是朝廷内外议论纷纷,认为宗庙中不用牲畜,就等于不再祭祀。武帝终于不肯听从。朝中的高级官员们就商议用大肉干代替牛。

  秋季,八月丁未(十八日),北魏诏令太师高阳王元雍入居门下省,参决尚书奏事。

  冬季,十月,因为宗庙仍然用干肉,梁武帝又下诏令制止,于是朝官们又商议替代之物,因此决定用大饼取代肉干,其余的都使用蔬菜水果,又修建至敬殿,景阳台,设置七庙中的神位,每月里又设置素食。

  乙卯(二十七日),北魏朝廷下诏令,凡在北方代都的没有迁徙的士民,都听任他们留作长久居民。

  【原文】


  十一月,甲子,巴州刺史牟汉宠叛,降魏。〔〖胡三省注〗《五代志》:巴西郡,梁置南梁州、北巴州。〕

  十二月,柔然伏跋可汗遣俟近尉比建等请和于魏,〔〖胡三省注〗俟斤,柔然大臣之号。〕用敌国之礼。

  是岁,以右卫将军冯道根为豫州刺史。道根谨厚木讷,行军能检敕士卒;诸将争功,道根独默然。为政清简,吏民怀之。上尝叹曰:“道根所在,令朝廷不复忆有一州。”

  魏尚书崔亮奏请于王屋等山采铜铸钱,从之。〔〖胡三省注〗《五代志》:河内郡王屋县有王屋山。〕是后民多私铸,钱稍薄小,用之益轻。〔〖胡三省注〗是时钱轻,南北皆然,岂天时邪!〕

  【译文】

  十一月甲子(初七),巴州刺史牟汉宠反叛,投降了北魏。

  十二月,柔然国的伏跋可汗派俟斤尉比建等人向北魏求和。北魏用对待敌对国家使节的礼节接待了柔然使者。

  这一年,梁朝任命右卫将军冯道根为豫州刺史。冯道根憨厚口拙,行军作战能督促士兵;众将争夺功劳时,只有冯道根一个人不说话。他为政清廉,官吏、百姓都感激他。梁武帝曾经赞叹说:“冯道根在的地方,一切无不放心,能让朝廷想不起来还有这个州。”

  北魏尚书崔亮上书请求在王屋山等地采掘铜铸造钱币,建议被采纳。从此以后,百姓常常私自铸钱,钱币比较薄小,使用一段时间就更轻了。

  【原文】

  〔南朝〕
梁高祖武皇帝 天监天监十七年(戊戌 公元518年)

  春,正月,甲子,魏以氐酋杨定为阴平王。

  魏秦州羌反。

  二月,癸巳,安成康王秀卒。秀虽与上布衣昆弟,及为君臣,小心畏敬过于疏贱,上益以此贤之。秀与弟始兴王憺尤相友爱,憺久为荆州刺史,常中分其禄以给秀,〔〖胡三省注〗秀、憺皆吴太妃之子。齐和帝中兴元年,憺督雍州,天监元年,进督荆州,五年,徵至都。荆州总西夏之寄,俸入优厚。〕秀称心受之,亦不辞多也。

  甲辰,大赦。

  己酉,魏大赦,改元神龟。

  魏东益州氐反。

  【译文】

  〔南朝〕梁武帝天监十七年(戊戌 公元518年)

  春季,正月甲子(初八),北魏封氐族酋长杨定为阴平王。

  北魏秦州的羌人造反。

  二月癸巳(初七),安成康王萧秀去世。萧秀虽然和梁武帝在贫贱时是兄弟,等到成为君臣关系之后,对梁武帝的谨慎小心、恭恭敬敬超过了朝中那些关系疏远、出身低贱的臣子,梁武帝也更因此而认为他贤良。萧秀和弟弟始兴王萧憺相互友爱,萧憺一直作荆州刺史,常常把他的俸禄给萧秀一半,萧秀满意地接受,也不认为给的太多而不受。

  甲辰(十八日),梁朝大赦天下。

  己酉(二十三日),北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神龟。

  北魏东益州的氐人造反。

  【原文】


  魏主引见柔然使者,让之以藩礼不备,议依汉待匈奴故事,遣使报之。〔〖胡三省注〗汉宣帝待呼韩邪位在诸侯王上,盖称臣也。按张伦表谏与为昆弟,盖用汉文、景故事。〕司农少卿张伦上表,以为:“太祖经启帝图,日有不暇,遂令竖子游魂一方。〔〖胡三省注〗谓道武南略,社崙得以雄跨漠北。〕亦由中国多虞,急诸华而缓夷狄也。高祖方事南辕,未遑北伐。〔〖胡三省注〗谓孝文南都洛阳,用兵淮、汉,未暇伐柔然也。〕世宗述遵遗志,虏使之来,受而弗答。〔〖胡三省注〗见百四十六卷六年。〕以为大明临御,国富兵强,抗敌之礼,何惮而为之,何求而行之!今虏虽慕德而来,亦欲观我强弱;若使王人衔命虏庭,与为昆弟,恐非祖宗之意也。苟事不获已,应为制诏,示以上下之仪,命宰臣致书,谕以归顺之道,观其从违,徐以恩威进退之,则王者之体正矣。岂可以戎狄兼并,〔〖胡三省注〗谓伏跋新破高车及灭邻国之叛者也。〕而遽亏典礼乎!”不从。伦,白泽之子也。〔〖胡三省注〗张白泽见一百三十四卷宋顺帝昇明元年。〕

  【译文】

  北魏孝明帝召见柔然国的使者,责备他们没有尽到藩国的礼节,商议按汉朝对待匈奴的办法,派使者回复他们。司农少卿张伦上书,认为:“道武帝开辟国土,日理万机,无暇顾及,于是使社仑这小子在大漠之北割据一方。这也是因为我们国内不安定,急着对付汉人而放松了对这些夷狄之族的辖制。孝文帝正应付南部的事,没来得及向北讨伐。宣武帝遵从先帝遗志,所以前次敌虏的使节来到,只接受他们的进见却不回复他们的求和之请。这是因为圣人当政,国富兵强,拒绝敌人的礼节,有什么可怕的呢?对他们有什么可求的呢?现在敌虏虽然仰慕德行前来进见,也是想看看我们是强是弱。如果让圣上的使者衔命去敌虏那里,与他们结成兄弟,恐怕不是祖宗的愿望。如果事情不能这样了结,也应当给他们下一道诏书,显示上下君臣间的礼仪,再命令宰相给他们写信,告诉他们归顺的办法,看他们是听还是不听,慢慢地或进而用恩,或退而用威,这才是王者应有的样子呀!怎能因为戎狄之间发生了吞并,就立刻亏损了礼节呢!”张伦的建议没被采纳。张伦是张白泽的儿子。

  【原文】


  三月,辛未,魏灵寿武敬公于忠卒。

  魏南秦州氐反。遣龙骧将军崔袭持节谕之。

  夏,四月,丁酉,魏秦文宣公胡国珍卒,赠假黄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号曰太上秦公,加九锡,葬以殊礼,赠襚仪卫,事极优厚。又迎太后母皇甫氏之柩与国珍合葬,谓之太上秦孝穆君。〔〖胡三省注〗柩,音旧。〕谏议大夫常山张普惠以为前世后父无称“太上”者,“太上”之名不可施于人臣,诣阙上疏陈之,左右莫敢为通。会胡氏穿圹,下有磐石,乃密表,以为:“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太上’者因‘上’而生名也,皇太后称‘令’以系‘敕’下,盖取三从之道,远同文母列于十乱,〔〖胡三省注〗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有妇人焉,九人而已。”先儒以为十乱,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括及文母。〕今司徒为‘太上’,恐乖系敕之意。孔子称‘必也正名乎!’〔〖胡三省注〗《论语》载孔子答子路之言。〕比克吉定兆,而以浅改卜,亦或天地神灵所以垂至戒、启圣情也。伏愿停逼上之号,以邀廉光之福。”太后乃亲至国珍宅,召集五品以上博议。王公皆希太后意,争诘难普惠;普惠应机辨析,无能屈者。太后使元叉宣令于普惠曰:“朕之所行,孝子之志。卿之所陈,忠臣之道。群公已有成议,卿不得苦夺朕怀。后有所见,勿难言也。”

  【译文】

  三月辛未(十六日),北魏灵寿武敬公于忠去世。

  北魏南秦州的氐人造反,朝廷派龙骧将军崔袭持符节去晓谕他们。

  夏季,四月丁酉(十二日),北魏秦文宣公胡国珍去世,朝廷赠予他假黄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等职,号为太上秦公,加九锡之赏,用隆重的礼仪安葬了他,赠赐衣服和仪仗卫士,丧事极端优厚。又把胡太后母亲皇甫氏的灵柩迎来和胡国珍合葬,称作太上秦孝穆君。谏议大夫常山人张普惠认为前代皇后的父亲没有称作“太上”的,“太上”的名字不能加在臣子身上。于是,就去朝殿上书陈述自己的看法,侍从们没人敢给他通报。正赶上为胡国珍挖墓穴时碰上了坚固的石头,于是张普惠秘密上表,认为:“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太上’这个词是从‘上’而产生的名称,皇太后称自己的命令为‘令’而置于皇上的‘敕’之下,是为了顺从‘三从’之道理,同于周武王时的文母以妇人而列入善于治理的十人之列。现在封司徒为‘太上’,恐怕会有违于置‘令’于‘敕’之下的道理。孔子说:‘一定要正名!’这一次出现了先兆,于是因墓穴浅而不得不改换地点,也许是天地神灵以此来劝诫、启发圣人。希望能停止使用与帝王一样的封号,来博取因谦让而带来荣耀的福份。”于是,胡太后就亲自来到胡国珍的住宅,召集五品以下的官员广泛讨论。王公大臣都顺从太后的心意,争相指责张普惠,张普惠随机分辩,没有人能说服他。胡太后派元叉向张普惠宣布命令说:“朕所做的,是孝子的心意。你所说的,是忠臣的道理。众大臣已经有了定议,你不能这么狠心地剥夺朕的一片心意。以后有什么见解,不要因此而难于启齿。”

  【原文】


  太后为太上君造寺,壮丽埒于永宁。

  尚书奏复征民绵麻之税,张普惠上疏,以为:“高祖废大斗,去长尺,改重称,〔〖胡三省注〗事见一百四十卷齐明帝建武二年。〕以爱民薄赋。知军国须绵麻之用,故于绢增税绵八两,于布增税麻十五觔,民以称尺所减,不啻绵麻,故鼓舞供调。自兹以降,所税绢布,浸复长阔,百姓嗟怨,闻于朝野。宰辅不寻其本在于幅广度长,遽罢绵麻。〔〖胡三省注〗于忠罢绵麻,见上十四年。〕既而尚书以国用不足,复欲征敛。去天下之大信,弃己行之成诏,追前之非,遂后三史。不思库中大有绵麻,而群臣共窃之也,何则?所输之物,或斤羡百铢,〔〖胡三省注〗羡,馀也。〕未闻有司依律以罪州郡;或小有滥恶,则坐户主,连及三长。〔〖胡三省注〗户主者,一家之长,则为一户之主。三长见一百三十六卷齐世祖永明四年。〕是以在库绢布,逾制者多,郡臣受俸,人求长阔厚重,无复准极,未闻以端幅有余还求输官者也。〔〖胡三省注〗布帛六丈为端。《尔雅》:倍丈谓之端,倍端谓之两,倍两谓之匹。杜预曰:二丈为端,二端为两,所谓疋也。《说文》:幅,布帛广也。〕今欲复调绵麻,当先正称、尺,明立严禁,无得放溢,使天下知二圣之心爱民惜法如此,则太和之政复见于神龟矣。”

  【译文】

  胡太后给太上君建造了寺庙,其雄伟华丽相当于永宁寺。

  尚书奏请再向百姓收缴绵麻税,张普惠上书,认为:“道武帝废弃了大斗,去掉长尺,修改了重秤,是为了爱护百姓,减轻赋税。因为军队、国家需要绵麻用品,因此在绢税中增收八两绵,在布税中增收十五斤麻,百姓因为校定秤尺而减交的赋税不止于绵麻两项,因此踊跃交纳。但是从这以后,所收缴的绢和布,又重新增长增宽,百姓抱怨之声,传遍朝廷内外。宰相不了解这个根本原因在于幅宽、度长,就罢免了绵麻税。接着尚书因为国家用度不够,又想重新征收。这样的作法无疑是丢掉百姓的信任,放弃已经实行的命令,继续从前的错误,又犯下今后的过失。不去想想国库中绵麻很多,却正在被众臣们盗为己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百姓交纳货物,有的一斤要多交一百铢,但没听说有关部门按法律惩处州郡官员;而质量稍微差一点,一家之主就被判罪,还株连地方三长。因此库中的绢布,超出规定尺寸的多,众大臣接受俸禄时,人人都愿要尺长幅宽、耐用结实的,再也没有什么发放的标准了,从没听说有谁因为尺幅多出而送回官府。现在如果要重新征收绵麻税,首先必须校准秤和尺子,明确规定严禁使用大秤大尺,不许放任,以使天下人知道二位圣人爱护百姓、尊重法律的心意是这样坚定,那么孝文帝太和年间的德政就又在陛下的神龟年间出现了。”

  【原文】


  普惠又以魏主好游骋苑囿,不亲视朝,过崇佛法,郊庙之事多委有司,上疏切谏,以为:“殖不思之冥业,损巨费于生民,减禄削力,近供无事之僧,崇饰云殿,远邀未然之报,昧爽之臣稽首于外,〔〖胡三省注〗谓群臣入朝者也。孔安国曰:昧,冥。爽,明,早旦。稽,音启。〕玄寂之众遨游于内,衍礼忤时,人灵未穆。愚谓修朝夕之因,求祗劫之果,〔〖胡三省注〗释氏之言祇劫,犹云无数劫也。〕未若收万国之欢心以事其亲,使天下和平,灾害不生也。〔〖胡三省注〗用《孝经》文意。〕伏愿淑慎威仪,〔〖胡三省注〗淑,善也。〕为万邦作式,躬致郊庙之虔,亲纡朔望之礼,〔〖胡三省注〗纡,萦也,屈也。〕释奠成均,〔〖胡三省注〗五帝之学曰成均。郑玄曰:释菜、奠币,礼先师也。又曰:释奠者,设荐馔酌奠而已。孔颖达曰:释奠有牲牢,有币帛;释菜则惟释苹藻而已。〕竭心千亩。〔〖胡三省注〗千亩,谓藉田也。〕量撤僧寺不急之华,还复百官久折之秩。已造者务令简约速成,未造者一切不复更为。则孝弟可以通神明,德教可以光四海,节用爱人,法俗俱赖矣。”寻敕外议释奠之礼,又自是每月一陛见群臣,皆用普惠之言也。

  普惠复表论时政得失,太后与帝引普惠于宣光殿,随事诘难。

  【译文】

  张普惠又因为孝明帝喜爱在园苑中游猎玩乐,不亲自处理朝政,过分地尊崇佛法,把国事大多委派给有关部门,就上书恳切地劝诫他,认为:“做没有理智的死后的功德,损耗百姓巨大的财物,减少臣子们的俸禄,剥夺人力,亲自供奉无所事事的僧人,大肆修建寺庙宫殿,追求飘渺不实的回报,让入朝的大臣在外面叩头,这些僧人却在里面游玩,这是对礼教的违背,对时势的触犯,以致人神都不能安宁。我认为整天修行,来乞求不受劫难,不如让百姓把心思都放在奉养双亲上,以使天下和平,不产生灾害。希望圣上好好地珍视自己的威仪,为天下作出榜样,亲自向天地和祖先之灵献出虔诚的敬意,亲身参加朔望之礼,祭奠先圣先师,尽心耕种藉田,酌量撤掉那此不急需的僧庙的华丽之饰,恢复百官长久以来被削减了的俸禄,对已经开始建造的寺庙一定要简单节省,快快建成,没有建造的都不要再修建了。这样,圣上的孝悌可以通于神明,道德教化可以光耀天下。节省用度,爱护百姓,法令风俗都依赖于此啊!”不久,北魏孝明帝下令商议供奉先师的礼节,并从此每月接见大臣们一次,这都是采纳了张普惠的劝谏的结果。

  张普惠又上书评论时政得失,胡太后和孝明帝将张普惠接入宣光殿,以便他随时对时政提出批评。

  【原文】


  临川王宏妾弟吴法寿杀人而匿于宏府中,上敕宏出之,即日伏辜。南司奏免宏官,〔〖胡三省注〗御史台曰南台,亦曰南司。〕上注曰:“爱宏者兄弟私亲,免宏者王者正法。所奏可。”五月,戊寅,司徒、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临川王宏免。

  宏自洛口之败,〔〖胡三省注〗事见一百四十六卷五年。〕常怀愧愤,都下每有窃发,辄以宏为名,屡为有司所奏,上每赦之。上幸光宅寺,〔〖胡三省注〗帝以三桥旧宅为光宅寺,三桥在秣陵县同夏里。〕有盗伏于骠骑航,〔〖胡三省注〗宏府面秦淮,于府前为浮桥;谓之骠骑航,以宏官名航也。〕待上夜出;上将行,心动,乃于朱雀航过。事发,称为宏所使,上泣谓宏曰:“我人才胜汝百倍,当此犹恐不堪,汝何为者?我非不能为汉文帝,〔〖胡三省注〗谓诛淮南厉王长也。〕念汝愚耳!”宏顿首称无之;故因匿法寿免宏官。

  宏奢僭过度,殖货无厌。库屋垂百间,〔〖胡三省注〗垂,几及也。〕在内堂之后,关籥甚严,〔〖胡三省注〗籥,与钥同,关牡也。〕有疑是铠仗者,密以闻。上于友爱甚厚,殊不悦。佗日,送盛馔与宏爱妾江氏曰:“当来就汝欢宴。”独携故人射声校尉丘佗卿往,与宏及江大饮,半醉后,谓曰:’我今欲履行汝后房。”即呼舆径往堂后。宏恐上见其货贿,颜色怖惧。上意益疑之,于是屋屋检视,每钱百万为一聚,黄榜标之,千万为一库,悬一紫标,如此三十余间。上与佗卿屈指计,见钱三亿余万,余屋贮布绢丝绵漆蜜紵蜡等杂货,但见满库,不知多少。〔〖胡三省注〗紵,麻属而细于麻。〕上始知非仗,大悦,谓曰:“阿六,汝生计大可!”〔〖胡三省注〗宏于诸弟次第六。〕乃更剧饮至夜,举烛而还。兄弟方更敦睦。

  宏都下有数十邸,出悬钱立券,每以田宅邸店悬上文契,期讫,便驱券主,夺其宅。都下、东土百姓,失业非一。上后知之,制悬券不得复驱夺,自此始。

  侍中、领军将军吴平侯昺,雅有风力,为上所重,军国大事皆与议决,以为安右将军,监扬州。〔〖胡三省注〗安右将军,帝所置百号将军之一也。昺,音丙。〕昺自以越亲居扬州,〔〖胡三省注〗昺,帝从父弟,扬州京邑,昺自以为越同气之亲而居之,故恳让。〕涕泣恳让,上不许。在州尤称明断,符教严整。

  【译文】

  临川王萧宏的小妾的弟弟吴法寿杀人之后藏在萧宏府内,梁武帝命令萧宏交出他,当天就把吴法寿依法治罪。南司奏请免去萧宏官职,梁武帝在奏折上批示:“怜爱萧宏是兄弟的私情,免除萧宏的官职是帝王的法律,批准南司的奏请。”五月戊寅(二十四日),司徒、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被免职。

  萧宏自从兵败洛口之后,常常怀着羞愧、愤恨之恼,京城中每当发生了造反作乱,都打着萧宏的名号,因此多次被有关部门汇报,梁武帝宽恕了他。梁武帝临幸光宅寺,有强盗埋伏在萧宏府前以萧宏的官名命名的浮桥骠骑航上,等待梁武帝夜晚出来。梁武帝刚要出发,忽然心中一阵惊悸,于是便从另一座叫朱雀航的桥上过。事情暴露后,贼人口称是受萧宏指使,梁武帝哭着对萧宏说:“我的人品才能胜过你百倍,但是处在皇位上还感到力不从心,你能做什么?我不是不能如同汉文帝诛杀淮南王刘长那样把你杀掉,而是可怜你愚蠢啊!“萧宏叩头说没有这事,但是终于因为藏匿吴法寿被免了官。

  萧宏奢侈无度,暴敛无厌。他有库房将近一百间,位于内堂的后面,平时看守、防备非常严密,有人怀疑里面是兵器,便秘密上报了梁武帝。梁武帝对兄弟友爱看得很重,所以很不高兴。有一天,梁武帝送给萧宏的爱妾江氏丰盛的酒菜,并说:“我要来你家畅饮。”到时他只带了老部下射声校尉丘佗卿前去,和萧宏以及江氏开怀畅饮。半醉之后,梁武帝说:“我现在要去你的后房走走。”就坐轿一直来到后堂,萧宏恐怕武帝看到他的财物,脸色十分惊恐。于是梁武帝心中更加怀疑他了,便把每间房子都检查了一遍,发现萧宏把每一百万钱堆为一处,用黄色木片作为标志,每一千万钱存在一间库房之中,挂一个紫色标志,共有三十多间。梁武帝和丘佗卿屈指计算,算出共有三亿多万钱,其它的房间贮存着布、绢、丝、绵、漆、蜜、紵麻、蜡等杂贷,只见满库都是,不知有多少。梁武帝这才知道库里放的不是兵器,于是非常高兴,说:“阿六,你的生计真可以啊!”于是再行痛饮直到深夜,点着蜡烛回宫。从此兄弟俩才重归于好了。

  萧宏在京城里有数十处府第,他放债立债券时,总是让借债者把自己的田宅或店铺作为抵押写在文契之上,过了期,就把借债者驱赶走,从而夺取他们的住宅,京城和东土百姓不止一人失去产业。梁武帝后来知道了这事,下令不得再以债券侵夺欠债者的产业,这一规定就是从此而开始的。

  侍中、领军将军吴平侯萧昺,特别有风度,有骨气,被梁武帝所看重,因此军队、国家的大事都和他商量处理,让他作安右将军,监扬州。萧昺认为让自己驻守扬州不合适,扬州是京邑之地,应当由皇上的亲兄弟来镇守,而自己是皇上的堂弟,不能超越皇上兄弟之亲。因此便流着泪恳切地推辞,但梁武帝不许他推辞。萧昺治理扬州尤其称得上明察果断、政令严整。

  【原文】


  辛巳,以宏为中军将军、中书监,六月,乙酉,又以本号行司徒。〔〖胡三省注〗本号,中军将军号也。〕

  臣光曰:宏为将则覆三军,为臣则涉大逆,高祖贷其死罪可矣。数旬之间,还为三公,于兄弟之恩诚厚矣,王者之法果安在哉!

  初,洛阳有汉所立《三字石经》,〔〖胡三省注〗石经事见四十七卷汉灵帝熹平四年。郦道元曰:蔡邕正定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魏正始中立古、篆、隶三字石经。〕虽屡经丧乱而初无损失。及魏,冯熙、常伯夫相继为洛州刺史,〔〖胡三省注〗魏都平城,以洛阳为洛州,既迁洛,始改为司州。〕毁取以建浮图精舍,遂大致颓落,所存者委于榛莽,道俗随意取之。侍中领国子祭酒崔光请遣官守视,命国子博士李郁等补其残缺,胡太后许之。会元叉、刘腾作乱,事遂寝。〔〖胡三省注〗叉、腾作乱,事见下卷普通二年。〕

  【译文】

  辛巳(二十七日),梁武帝任命萧宏为中军将军、中书监,六月乙酉(初一),又任命他以中军将军的官号兼司徒。

  臣司马光曰:萧宏作将领则覆没三军,作臣子则有大逆不道之涉,梁武帝饶恕他的死罪是可以的,但是几十天里,又重新让他位列王公,这从兄弟的恩情讲是非常诚厚的了,可是帝王的法度又在哪里呢?

  当初,洛阳有汉朝立下的《三字石经》,虽然多次遭受战乱却并没有在当时受到损坏。到了北魏时期,冯熙、常伯夫先后任洛州刺史,破坏了石碑,将其用来修建佛塔寺庙,于是大部分碑文散落,剩下的堆在野草丛中,僧人、俗家人便随意拿走。侍中领国子祭酒崔光奏请朝廷派官吏去看守,并让国子博士李郁等人补上残缺的部分,胡太后同意了,但是正赶上元叉、刘腾谋反,于是事情便没有得到落实。

  【原文】


  秋,七月,魏河州羌却铁忽反,自称水池王;〔〖胡三省注〗河州治枹罕,领金城、武始、洪和、临桃郡。水池县,魏真君四年置郡,后改为县,属洪和郡,隋併洪和郡为当夷县,其地在唐桃州临潭县界。〕诏以主客郎源子恭为行台以讨之。〔〖胡三省注〗曹魏置尚书主客郎。〕子恭至河州,严勒州郡及诸军毋得犯民一物,亦不得轻与贼战,然后示以威恩,使知悔惧。八月,铁忽等相帅诣子恭降,首尾不及二旬。〔〖胡三省注〗言自子恭至河州及于贼降,首尾不及二旬也。帅,读曰率。〕子恭,怀之子也。〔〖胡三省注〗源怀,源贺之子,历事文成、献文、孝文、宣武。〕

  魏宦者刘腾,手不解书,而多奸谋,善揣人意。胡太后以其保护之功,〔〖胡三省注〗事见上十四年。〕累迁至侍中、右光禄大夫,遂干预政事,纳赂为人求官,无不效者。河间王琛,简之子也,〔〖胡三省注〗齐郡王简见一百三十七卷齐武帝永明九年。〕为定州刺史,以贪纵著名,及罢州还,太后诏曰:“琛在定州,唯不将中山宫来,〔〖胡三省注〗后燕都中山,建宫室,魏克中山,因以为中山宫。〕自余无所不致,何可更复叙用!”遂废于家。琛乃求为腾养息,〔〖胡三省注〗养息,即养子也。〕赂腾金宝巨万计。腾为之言于太后,得兼都官尚书,出为秦州刺史,会腾疾笃,太后欲及其生而贵之。九月,癸未朔,以腾为卫将军,加仪同三司。

  魏胡太后以天文有变,欲以崇宪高太后当之。戊申夜,高太后暴卒;冬,十月,丁卯,以尼礼葬于北邙,谥曰顺皇后。百官单衣邪巾〔〖胡三省注〗古者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邪巾者,邪厌于首。捨衰絰丧冠而单衣邪巾,示不成丧也。〕送至墓所,事讫而除。

  【译文】

  秋季,七月,北魏河州的羌人却铁忽造反,自称为水池王。魏孝明帝下令任命主客郎源子恭为特使去讨伐他。源子恭来到河州,严格命令州郡以及各路军队,不许侵占百姓一件东西,也不许轻易同敌兵作战,然后向叛军示以威力和恩德,使他们有所悔恨、惧怕。八月,却铁忽等人来到源子恭处投降,前后不到二十天平定了河州之乱。源子恭是源怀的儿子。

  北魏宦官刘腾,不会写字,却很有奸计,善于揣摸别人的心意。胡太后因为他有保护自己的功劳,多次升迁他,直到当了侍中、右光禄大夫,于是他便开始干预政事,收取贿赂替人求官,行贿者没有达不到目的的。河间王元琛是元简的儿子,作定州刺史,以贪婪放纵而闻名,他卸任回来之后,胡太后诏令说:“元琛在定州时,只没把中山宫带回来,其他没有不弄到手的,怎么可以再任用他!”于是就把他闲置在家中。元琛就请求刘腾,做了他的养子,贿赂了刘腾上万的金子珠宝。刘腾替他在太后那里说情,使他兼任了都官尚书,出京作了秦州刺史。恰在这时,刘腾病得很厉害,胡太后想在他活着时让他富贵,便于九月癸未朔(初一),让刘腾当了卫将军,并加封仪同三司。

  北魏胡太后因为天象有变化,便想让崇宪高太后承担凶兆。戊申(二十六日)夜间,高太后暴死;冬季,十月丁卯(十五日),用安葬尼姑的礼节将她安葬在北邙,谥号为顺皇后。百官们都没有穿着丧服而只是穿着单衣服,头上还都加有驱邪的符,送丧到墓地,丧事完毕之后,便改换了服装。

  【原文】


  乙亥,以临川王宏为司徒。

  魏胡太后遣使者宋云与比丘惠生如西域求佛经。〔〖胡三省注〗比丘,僧也。〕司空任城王澄奏:“昔高祖迁都,制城内唯听置僧尼寺各一,余皆置于城外;盖以道俗殊归,欲其净居尘外故也。正始三年,沙门统惠深,始违前禁,自是卷诏不行,私谒弥众,都城之中,寺逾五百,占夺民居,三分且一,屠沽尘秽,连比杂居。往者代北有法秀之谋,〔〖胡三省注〗事见一百三十五卷齐太祖建元三年。〕冀州有大乘之变。太和、景明之制,非徒使锱素殊途,盖亦以防微杜渐。昔如来阐教,多依山林,〔〖胡三省注〗如来,佛也。〕今此僧徒,恋著城邑,正以诱于利欲,不能自已,此乃释氏之糟糠,法王之社鼠,〔〖胡三省注〗法王,谓佛。〕内戒所不容,〔〖胡三省注〗释氏有五戒。〕国曲所共弃也。臣谓都城内寺未成可徙者,宜悉徙于郭外,僧不满五十者,并小从大;外州亦准此。”诏从之,然卒不能行。

  是岁,魏太师雍等奏:“盐池天藏,资育群生,先朝为之禁限,亦非苟与细民争利。但利起天池,取用无法,或豪贵封护,或近民吝守,贫弱远来,邈然绝望。因置主司,令其裁察,强弱相兼,务令得所。什一之税,自古有之,所务者远近齐平,公私两宜耳。及甄琛启求罢禁,〔〖胡三省注〗事见一百四十六卷五年。〕乃为绕池之民尉保光等擅自固护;语其障禁,倍于官司,取与自由,贵贱任口。〔〖胡三省注〗言盐价贱贵,任其口之所出也。〕请依先朝禁之为便。”诏从之。

  【译文】

  乙亥(二十三日),梁朝任命临川王萧宏为司徒。

  北魏胡太后派使者宋云和僧人惠生到西城去求取佛经。司空任城王元澄上书说:“从前孝文帝迁都时,规定城内只允许设置僧、尼寺庙各一座,其余的都放在城外。这主要是因为僧人和世人不同,想使他们清静地居住在尘世之外的原故。正始三年时,沙门统领惠深,开始违犯从前的禁令,从那以后诏令便不得实行,偷偷谒拜的人越来越多,都城里面,寺庙超过了五百座,将近三分之一的民房被侵占,以致寺庙与那些屠房、酒肆等污秽之地紧挨混杂在一块。从前代北有法秀谋反,冀州有过大乘叛乱。太和、景明年间的规定,不只是为了使僧俗分开,同时也为了防微杜渐,以免再出现僧人之乱。从前佛徒立寺传教,大多依傍山林而居,现在的僧人们却恋着城市,这正是因为他们被利欲诱惑,不能约束自己的结果,这是释氏的糟粕,佛祖的败类,为佛教戒律所不容,国家制度所难许。我认为凡是都城里没修好、可以搬迁的寺庙,应该都迁到城外去,不足五十个僧人的寺庙,统统合并到寺庙去,外地各州也按此办理。”然而,他的建议到底也没有准行。

  这一年,北魏太师元雍等人上书说:“盐池是上天的宝藏,用来养育众生,前代都为此制定了一定的禁令,这并不是为了和百姓争利。但是由于人们都想通过盐池来获利,因此取用没有法度,或者被豪门贵戚封占,或者被临近的百姓独自把守,以致那些贫弱之人和远道而来的人都望池兴叹,不能获其利。因此就设置了一个主管部门,令其裁决、督察采盐事务,使强弱都一样,务必使大众都得到利益。征收十分之一的税收方法,自古以来就有,其目的是为了使远近平均,对公对私都有好处。等到甄琛启请解除了盐池禁令之后,盐池就被绕池而住的百姓尉保光等人擅自霸占起来,据说他们所立的限禁,加倍地超过了官府的限禁,取与由他们定,盐价贵贱由他们说。请求按前朝的做法对此加以限禁才好。”北魏孝明帝诏令采纳了这一建议。


 

〔共294卷〕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上一卷 下一卷
 

 

 
 
凯发k8国际娱乐官网入口-k8凯发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k8凯发 copyright ©.
 
 
 
  

网站地图